市民咋为 “谢师宴”遭冷落叫好?
2016-06-21 09:47:51 来源:汉网

6月,是十余寒窗毕业的莘莘学子收获时节,也是不少地方“谢师宴”争相开席的时节。然而,笔者近日在四川省什邡市部分餐饮酒店采访却发现,往年打得火热的“谢师宴”如今备受冷落,已风光不再,就连相关广告也难觅踪影。对此,当地市民纷纷说是好事。

自古以来,“金榜题名”都是令人非常高兴的事,当地市民咋为“谢师宴”遭冷落叫好呢?一位姓刘的市民感慨:大摆“谢师宴”的风气,早就该刹住了。大摆“谢师宴”之风,使那些家中有子女考上高等院校的贫困家庭不堪重负,原本捉襟见肘的家境雪上加霜。而且,这股歪风也使师生之间的情宜庸俗化,并影响到了社会风气。

对摆“谢师宴”,经济困难的家长有苦衷。村民老赵说,他儿子考上外地一所重点大学,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考上大学家长纷纷在高档酒楼饭店大摆“谢师宴”,自己不得不四处借钱“打肿脸充胖子”摆几桌。下岗职工老杨称,他儿子考上大学时,家里不但拿不出钱来办“谢师宴”,每天还得起早摸黑四处为儿子筹措学费和生活费。好在儿子懂事理解父亲难处,没有责怪他,但从别人的谈论声中他真切地感到了自己请不起“谢师宴”的难堪。

对吃“谢师宴”,老师们也有苦难言。某中学的李老师坦言:“我们从内心来说根本不赞成吃‘谢师宴’,而且‘谢师宴’也非吃了‘白吃’。摆‘谢师宴’,不仅增加了学生家里的经济负担,也使师生之间的情宜庸俗化,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师报怨道:“三年前自己带的那个毕业班55名同学全部上线,因为吃‘谢生宴’不可能打甩手去,我给请吃的30多个同学送的高级钢笔、笔记本等物品就价值4000多元,花掉了自己一个多月的工资。”

其实,对“谢师宴”社会舆论早有微辞。笔者以为,在社会风气日趋庸俗的环境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还算得上是“不是净土的净土”。而“谢生宴”反映的则是学校和老师功利至上的心态,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们对老师的应有尊重和感谢荡然无存,更可能导致思想上不太成熟的学生产生偏激、极端的想法。一旦“谢师宴”这股歪风形成大气候,就会成为一种恶俗,其后果非常严重。

那么,“谢师宴”为何遭冷落呢?笔者调查发现,主要是当地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风气的逐步好转,学校老师大多主动谢绝了“谢师宴”。为根治大摆“谢师宴”不正之风,去年,什邡市纪委印发了《关于禁止违规操办“升学宴”等宴请活动的通知》,全面叫停“谢师宴”“升学宴”“择校宴”等违规宴请。通过禁令从思想上断了党员、干部借机敛财贪腐的念头,给其戴上“紧箍咒”,将“谢师”提到一个政治和认识的高度来从源头上刹住歪风邪气的滋生。

已经带了几届毕业班的曾老师介绍,她早在高考前就收到不少学生发的感恩短信,也收到过学生写上心里话的留言本。“我觉得这种方式很好,一来少了攀比,二来我们更容易接受。其实,学生没有必要请老师吃饭,时常保持联系,节假日能想起我们,打一个电话、发一条微信或寄一张贺卡简单问候一下,就是我们当老师的最大的心愿了。”(文/易延端)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