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湄公河行动》上映口碑票房飘红,同时也让民众再次回顾当年惨案背后的故事。人民日报官微就发表评论表示,如果容忍贩毒,怎对得起无数缉毒警察的青春和热血?如果再为吸毒明星辩护,怎对得起牺牲的缉毒警察?(新闻来源: 新浪网)
两百多年前,英国的鸦片倾销潮使得众多中国人染上毒瘾,被冠上“东亚病夫”的辱称。毒品是全人类的公害,而如今,世界范围内的毒品犯罪活动依旧猖獗,涉毒者不但自己深受毒品所害,甚至连累家庭,毁灭家人终身幸福。
为进一步禁止毒潮泛滥,维护法制建设,切实保护人民利益与安全,我国坚持开展禁毒、缉毒、戒毒斗争,无数警察战斗在形势严峻的最前线。
卧底、布线、侦查、巡逻、蹲守、走访、搜证、对峙、枪战、抓捕……许多曾经只存在于影视剧及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却是这些缉毒警察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普通民警不同,大多数缉毒警察长期隐姓埋名,脱下警服,潜入贩毒集团内部,避免公开露面,掩藏自己真实工作内容,甚至对家人也缄口不言。他们所面对的对手,是拥有强大军火、优良装备、高警惕性、高水平反侦察能力、雄厚资金支持、马仔众多的贩毒团伙,这使得缉毒工作的难度和危险度都大大增加。
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湄公河案专案组组长刘跃进曾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缉毒警察在各个警种里面牺牲率最高,比刑警还高。全国2万名缉毒警察,去年负伤和牺牲的有220个。”
电影《湄公河行动》获得票房口碑双赢的现象,使得观众对缉毒警察这一职业产生了密切关注和崭新认识。我国的禁毒、缉毒工作以全面消除毒品为最终目标,在毒贩与涉毒人员日渐猖獗的当下可谓任重道远。在禁毒工作中,首先,需以预防为主,堵源截流,坚持禁种植、禁贩卖、禁吸食三举措;然后,建立完善的综合治理体系,严厉查处,加强打击毒品犯罪力度;再者,健全吸毒人员惩治、戒毒、帮助、教育体系,积极开展毒品危害宣传教育活动,主要覆盖青少年、涉毒地区群众、戒毒康复人员等高危人群,提高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水平。
只有当国家、制度、法律、人民等共同构建了完善的禁毒体系,全社会共同营造出抵制毒品、打击毒品的防毒氛围,“禁毒”这一沉重任务才不会永远仅落在缉毒警察这一群体的肩上,才能真正维护社会秩序,为人民群众创建和谐有序良好的治安环境。(刘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