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误伤”慈善,慈善“误会”罗尔
2016-12-02 09:29:26 来源:汉网

12月1日下午,微信派对罗某笑事件赞赏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说明,经过多方协商,最终达成协议,网友给罗尔微信公众号及P2P观察微信公众号打赏的超260万元资金将原路退回至网友。(12月1日新浪网)

罗一笑她爸罗尔想必是要欲哭无泪了,短短两天,已历经人生冰火两重天,从感动全国到变为全民公敌,如此“过山车”般的剧情,恐怕是谁都始料未及的。眼下,几乎全国网友和媒体都在对罗尔口诛笔伐,由原来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接力,改为现在的恨不得把他“踩上一万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

对此,虽然明知可能被骂“冒天下之大不韪”,我仍要提出异议:我以为,罗尔“误伤”了慈善,而慈善“误会”了罗尔。

大家对罗尔出离愤怒,首先是认为他“透支社会信用”,按新华社的说法,是“精神碰瓷”,简单来说,就是“诈捐”。面对“骗子”“诈捐”的质疑,罗尔夫妇以及“小铜人”公司创始人刘侠风是矢口否认的。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罗尔的“经济实力”究竟如何?3套房,一辆车,月薪四千,其中两套房总价值100万,银行贷款40万,每月月供5000元。这些是罗尔亲口承认的,大概可信,但其中两套房是否如他说的由于没有房产证而无法买卖,目前只能“存疑”。还有,罗尔到底花了多少钱给女儿治病?医院说大部分可以报销,自费部分仅三万多元。罗尔说9月份和10月份报销后大概是付2万块钱左右,但是11月份以来,罗一笑在重症监护室,使用的很多器具和治疗是不在报销范围内的,所以“花费就不好统计了”。由于双方说法不一,这也要“存疑”,有待调查结果。

既然事情的真相尚未完全清晰,舆论却一致认定罗尔就是诈捐,是否有点“操之过急”?当然,现在也基本能判断罗尔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但为了不“透支社会信用”,是否就必须先“透支”家庭收入,非得“砸锅卖铁”才有资格向社会救助?有网友说,就算两套用于“投资”的房卖不了,为什么不卖掉自住的那套呢?这也不失为一种办法,只是由于另两套房在东莞,如果搬到那里去住,对工作和照顾女儿来说都太麻烦。当然,也可以在深圳租房。但在“鸽笼房”都“高不可攀”的深圳,房租也会水涨船高,岂不是又要增加一笔不小的开支?

大家对罗尔出离愤怒,还在于认为他“拿慈善来营销”。“小铜人”公司创始人刘侠风在其微信公号“P2P观察”上发文称:“我们通过P2P观察公众号转发一篇罗尔微信上的文章,鼓励用户转发,大家每转发一次,小铜人公司向罗尔定向捐赠1元……”有网友对“转发一次,小铜人捐一元”提出质疑,认为这种行为鼓励大家转发,为何不直接向其捐款,有自我营销的嫌疑。对于此,罗尔称:“刘侠风是我很好的朋友,他是想帮我。但他直接给我钱我不会要。他就想,我把文章选一篇在网上去转发,只要转发一次,我给你筹一块钱。我觉得这个刘侠风的公司需要推广,但也给我钱的话,我还是能够接受的,所以我就同意了。”

如此看来,罗尔配合小铜人营销,是无疑的了。但问题在于,是否慈善就必须“百分百纯净”,丝毫不能夹带“私心”?显然,大家就是这么认为的。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陈光标高调慈善会备受争议,虽然大家明知他真金白银地捐了不少钱,但仍毫不客气地给他扣上“首骗”的帽子。而在今年七月份的“诀别猪”事件中,有企业在帮助救出1000多头被洪水围困的猪后,决定以市场最高价来收购。该企业负责人认为,救猪从经济角度上说虽是损失,但“这是大企业应该尽到的社会责任”。这样有良知有担当的企业,受到了众多网友的点赞,但也有个别网友说:“也不知道是套路还是真诚……如果是套路,这公司还是营得一手的好销”。其实,且不说企业这番买猪究竟是“亏本买卖”还是“精心营销”,既然可以帮助眼看陷入绝境的养殖场减少损失,可以避免大批死猪造成的环境污染,哪怕捎带“私心”,又有何不可呢?

就罗尔事件而言,小铜人虽然捎带营销,但既可以做好事帮助人,又可以传递爱心,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不是“一举多得”吗?难道只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做好事不留名”才算“真慈善”?可是,就连红十字会等正规慈善机构,不也要留一部分经费用于维护日常运作吗?

至于有人质疑罗尔利用大家的善心来“赚一笔”,则很有可能是“诛心”了。试问,罗尔最初能预想到自己引起巨大轰动,甚至成为“事件”吗?当然,他也不可能预想到会有两百多万的巨额善款。如果网友不是那么热心地转发,如果在赞赏封顶后不再到罗尔的个人微信号去打赏、转账,那么,他获得的也许就是几万元善款而已。倘若如此,他又如何“赚一笔”呢?再说,他本意是通过网友转发文章而从小铜人处获得捐款,而不是号召网友打赏捐款。而且,他也没有把所得善款“挪作他用”。人们通过完全不可预测的结果,来推断罗尔的“出发点”为“骗钱”“牟利”,岂不是“倒果为因”,岂不是太有“后见之明”了?

总之,罗尔的做法确有不妥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误伤”了慈善,但反过来说,人们对“慈善”过于理想化的要求,也在“误会”罗尔。而把罗尔以及不完美的慈善行为“赶尽杀绝”,不是对慈善的“挽救”,而是对慈善的“误导”。(李蓬国)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