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东省及广州市“扫黄打非”办公室的协调下,广州市公安、文化执法等部门对涉嫌制作“儿童邪典片”的广州胤钧贸易有限公司进行了执法检查,依法对其两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查封了,并已要求该公司将其所有相关视频下线。(1月29日《南方都市报》)
“儿童邪典片”是指动画制作公司打着教育孩子的幌子,把儿童熟悉的卡通人物(小猪佩奇、艾莎公主等),包装成充斥着软色情、血腥暴力、凶杀虐待等暗黑元素的视频短片。儿童处于身心发育期,缺乏辨识是非的能力。别有用心者利用儿童喜爱动画片的特点,诱导儿童模仿视频中的镜头、片段,查毒内心单纯的祖国花朵,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甚至是戕害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然而,这些在外国网站上被打掉的变态视频,却悄悄流入了国内,这些明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的视频竟然在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上点击量高居不下。直到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开展深入监测和清查之后,“儿童邪典片”才最终得以下架。
“儿童邪典片”被下架、被删除、被禁不是目的,真正让其无处遁形才是根本。因此,为保护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免受“黑视频”查毒,还需多方齐发力,为儿童编织严密的安全防护网,还孩子们一个色彩缤纷、欢快纯真的动画奇幻世界。
清除“儿童邪典片”,顶层设计是保障。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加“违法成本”,尽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从法律上为在互联网上发布、传播涉及儿童题材的内容提供参考、审核标准和处罚依据,从而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的网络空间安全和网络权益。同时,建立“末端责任制”,规定网络平台的“责任”从网络平台延伸至各个“儿童邪典片”发布及转发者,倒逼网络平台整改,担负其道德和法律责任,清化网络环境。
清除“儿童邪典片”,强化监督是关键。首先,监管部门需加大监督力度,严厉打击违规发布、散播“儿童邪典片”的平台及个人,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并做好督查常态化工作,对打擦边球的平台主体依规打击,倒逼其规范经营;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建立视频内容分级制度,实现精准化的推送给适合观看的人群。第二,家长也要当好“监管者”的角色,为孩子们甄选手机或平板电脑应用程序,审视孩子观看的视频,实施切实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第三,要充分发挥广大网民的积极作用,共同监督、共同参与整治“儿童邪典片”之战。
清除“儿童邪典片”,平台改进是根本。网络空间无限,对于网络平台发布的海量信息,完全依靠行政执法机关监管是不现实的,网络平台应建立网络审查常态化机制,实现基本的筛选和自查自纠。对有害内容进行实时技术筛查制度,对举报内容的快速反应机制,也包括对问题视频进行删除处理,对问题账户进行封号处理等惩罚制度,严把第一关,将“儿童邪典片”挡在网络大门外,为我们祖国的花朵打好绿色网络之战。(文/米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