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2018-02-12 00:13:20 来源:汉网

近日,一篇《我用了二十年,才真正看懂<还珠格格>》一文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文中写道,如今才明白,小时候的我们爱憎分明,眼睛里只有好人和坏人。长大后才知道,人心难测,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不少网友也纷纷表示,“此剧不管播几篇都会看”,从二十年后的首播日轻松拿到收视率冠军来看,其影响力可窥一斑。

近三十年不仅是我们国家影视文化事业的重要成长期,还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十九大报告上提出,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成功的转化为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论断,为当前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提倡发展精神文明、更好的发挥精神成风化人的影响力作用,影视艺术就是其中最直观、影响力最明显的一门科学。它通过选取剧本、艺术化的拍摄,为观众的情感释放营造了一种特殊环境,在这里,既有人性的丑恶,也有人们对于美的记忆,它把这些丑与美有逻辑、有顺序的组合起来,让丑在美的光环下变得更加丑陋不堪,让美在丑的衬托中使整体剧幕得到整体的升化,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宣扬着真善美,鞭笞着假恶丑。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精深,在如扎实稳固的根基之上成长起来的影视事业,自然有不少“拿得出手”的可堪称经典的巨作。其中比较熟悉的有四大名著系列,特别一提是83年拍摄的《红楼梦》,尽管在拍摄技术及手法上受到了时代的制约,但这些仍然不能影响其成为经典的障碍,王熙凤的风流潇洒的个性以及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细节特写,林黛玉的我见犹怜以及与宝玉之间可见却不可说的情愫纠缠。近几年,对于《红楼梦》翻拍的呼声最高,但谩骂与讥讽之声也水涨船高,原因就在于,翻拍来的影视作品,往往很然突破瓶颈,甚至有一种模仿经典、媚于世俗的油腔滑调。其实,不仅仅是《红楼梦》,《西游记》的翻拍工作也同样遭遇此种尴尬境遇,虽然有了《红楼梦》的前车之鉴,主要演员基本上全部启用的原班人马,而对于演记的要求也有所提升,但《西游记》也依旧没有翻出翻拍后遇冷的“五指山”。为何,根源就在于不管是旧剧还是新戏,剧本里都缺乏一种运用创新思维还原经典的灵动。

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在于不同的人眼中,也会读出不同的世界。那些所谓的影视经典,不过就是完整的演绎了其中的一个世界,接下来,我们刚是需要运用创新性的发散思维,解读出与经典影视作品不同、甚至超越这些影视作品的信息,运用现代化的拍摄手法,让经典得到更大程度上的认同,这才是拍摄经典、翻拍经典影视作品应有的初衷。

如今,曾经活跃在假期的经典老片仿佛又重新出现了各大荧屏,其中一些竟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这既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经典作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在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里,那些有时代特征、有文化底蕴的产品不会被淹没,相反,还会因时间的久远,而更加富有蕴味和催人奋进的力量。从这一个角度来看,重温经典正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向经验学习,查不足而补短板,求创新而上水平,提升业界素养,树立创新自信,才会让中国影视再上新台阶,真正承担起弘扬正义、引人向善,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任!(文/孙丽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