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仲通:义工精神的核心是道义文化精神
2018-05-04 17:44:53 来源:汉网

义工事业的宗旨,在道义文化精神的重建和国民责任意识的养成,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义工的“义”字,首先应该是指道义。道义文化精神应该是义工精神的核心。理清“义”字的含义,明确义工精神的核心所在,对公益事业和义工群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义”字的三重内涵

个人意见,义工的“义”字有三重内涵。

一、道义。义工精神的核心是道义文化精神。

二、义务。做公益、做义工是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或者说共同义务。公益行动是道义精神的外化实践。

三、义务服务。也就是无偿服务。无偿服务是道义精神外化表现的一个方面。

以上道义,义务,无偿服务,是我们依次理解义工精神的三个层面。

一般社会上对义工的理解落在第三点,主要强调服务不收取报酬。无偿服务是义工行为区别于其他社会行为的根本点所在,是义工能保持道义形象、据有道义优势、取得社会认同、内部富于凝聚力的主要原因。但无偿服务显然不足以概括义工的全部精神。

再看第二点,义务。社会成员成为义工,从事和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不仅是献爱心、道德崇高,也是在尽社会义务。小我不离大我,只有成就大我才能更好地成就小我。社会成员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是和合共生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天人和谐需要社会成员普遍付出和努力。公益的实质是人我共益、天人共益。既然如此,就不需要特别突出义工品德高尚,义工应该社会化、大众化、日常化。做义工绝不是极少数道德模范的责任,人人可以做义工,人人应该做义工。

回到第一点,道义。义工无偿服务、承担社会责任的背后,是一种道义文化精神。古人强调天道、人道、师道等,孟子强调义利之辨,将义置于利之前。人类应遵循天道,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应该注重人道,以人为本,讲求仁义,保持家庭和社会和谐;应该注重师道,尊师即是重道、重学、重义,道义精神应该代代相传。应该把家庭、群体、社会的责任放在首位,个人或群体谋利也不能违背道义精神。宋儒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谓是对士人践行道义精神的至高期许。古有义士,今有义工,今天的义工为社会服务完全不收取报酬,则是道义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崇高表现。

过于强调无偿服务的弊端

一般对义工的定义强调的是无偿服务。网上经常被引用的一个义工(义务工作)的定义版本是:“义工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强调无偿服务非常必要,但仅仅强调无偿服务可能有多方面的流弊。这里结合这个定义加以分析。

一、义工事业的远景目标是什么?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义工的精神信念是什么?这个定义都没有十分清晰地表达。

二、社会的进步归根结底落实在人的进步和文化的进步。这个定义着重于做事,没有将人和文化的进步放在突出位置。公益事业着眼于文化重建和社会重建,改善社会服务是促进社会进步的路径之一,但并不全面。

三、无偿服务不是生活的常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可能不收取任何报酬。过于强调无偿服务,就和正常生活割裂了。

四、这个定义可能会将义工和其他公益人士、亚公益人士相割裂。无偿服务体现的是公民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而精神实质应重于表现形式。公益公益,最重要的是对公共利益有益,最应该看重的是作为的结果,而不是作为本身是不是不收取报酬。

如社工是拿工资的,但义工事业离不开社工。义工报销食宿、车马费等,也是可以接受的。义工发表文章获取稿费,也是名正言顺的。公益分为多个层次,行为并不是纯粹公益但带有一定公益性,或者本身出于自益目的但客观上在传递正面价值观等,都是广义范畴的公益。践行这类公益、亚公益的人群也是义工的同路人。(参见《“公益”一词涵义的多重解读》)这部分人数量远远超过专业义工,构成了公益事业发展的社会土壤。过于强调免费,那么这些人群和义工就有了距离。

五、谈到有偿无偿,必然有一个现实的报酬支付主体。有些公益行为服务对象不是具体的人,很难找到报酬支付主体。如环保、文保等公益项目及倡导良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为地方发展建策献言等,属于公益范畴,但没有直接的服务对象。武汉汉网上曾有人介绍收留照顾流浪宠物的志愿者,她称她们为义工,但是拟标题的时候颇感犹豫,可能因为志愿者们的服务对象是动物不是人,不可能有人提供报酬,也没有什么组织、基金会提供报酬。过于强调无偿服务,那么这些公益项目就不是很好归并进来。

六、将义工定位为无偿服务者,可能被某些无聊的人利用。“服务”一词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在狭义理解上可能是低人一等的。社会上有一些人利用这种对义工社会角色的狭义理解,大量使用义工作为免费劳动力,甚至这几年“志愿者”这个词内涵已经被他们扭曲,感觉等同于无偿劳力。某市朋友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某人家里保姆放假回家去了,他就给义工联打电话,要求派人来做几天保姆,在他眼里义工就是干这个的。这是对义工的贬低和羞辱。

七、就狭义理解而言,“服务”不足以概括义工工作的全部内容。文化、教育、环保等很多领域的公益,为慈善事业出谋划策,做理论研究,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针对的对象也不是具体的人,但也属于义工工作范畴。无偿服务重在行,知识分子长处重在知,不仅贡献时间和精力,更可以贡献专业技能、信息和智慧。过于强调“服务”,可能对知识分子参与公益缺乏吸引力,也可能将文化义工和慈善义工群体疏离。

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义工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更应该以修身为本。看淡物质财富、助人不讲报酬,只是个人道德的一个方面,就个人修养而言是更小的一个方面。修身需要正心诚意、格物致知,需要道德的提升,也需要变化气质,需要心性、智慧的提升。

九、单是强调不要报酬,做义工和学习和文化关系就不是不大。早期许多义工组织只强调无偿付出,只谈爱心,又把献爱心等同于捐款捐物,这种理解是浅层次的。要深入发展义工事业,要深入影响社会,当然不能停留在献爱心的浅层次,必须学习提高,提升文化内涵。

十、强调无偿服务,强调的是个人道德。这样某些义工在心态上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道德优越感,不利于自我提高,也可能影响和其他领域义工的交流协作。

十一、做义工不仅是单纯奉献,不仅是利益别人,义工自己也会有很多收获。强调无偿服务,这种利益关系是单向的。

十二、义工的概念指个体,也指集体。一个义工团队要有凝聚力和吸引力,核心价值观和团队文化至关重要。无偿服务重点还是在做事上,没有涉及团队文化建设。如麦田计划创始人莫凡先生所言,“大部分公益组织只埋头于做项目、筹款、招募志愿者,完全没有考虑过团队的文化建设、组织的形象建设,其实这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十三、强调无偿服务,没有明确义工事业的领导力量。

十四、无偿服务古而有之。从这个定义看不出时代精神,也看不出和中国民族文化及文化重建的关系。

将道义文化精神作为义工精神核心的重大意义

我们如果将道义文化精神作为义工精神的核心,那么很多问题都能理顺。我们可以对应以上十四点来具体分析。

一、以道义文化精神作为核心,那么义工就具备了核心价值观,

遵道行义将成为义工共通的精神信念。义工事业的目标,在于在道义文化精神的重建和国民责任意识的养成,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以道义精神为核心,公益事业的落脚点就不在事而在人,在人的进步和文化建设。义工当遵道行义,着眼自身的升华提高,成为道义精神的现实代表和践行者。

公益的核心在改变人,改变人从改变义工自己开始。更多人参与义工,就有更多人改变。改变的人多了,就是在改变社会。从个人到社团,从一个社团到更多社团,从公益社团到社会人群,以点带面,以小面带大面,以期带动整个社会风气和大氛围大环境的转变,推动文化重建、社会重建。这是义工推动社会进步的具体路径。

三、义工都有多重的社会身份,在其他社会生活中,当然不能处处强调无偿服务。以道义精神为核心,那么践行道义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只要是服务于公共利益就是在遵道行义,自己的义工生活和其他生活就是凝融为一体的。

四,道义二字的社会感召力和概念容纳力远远超过无偿服务。乐于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各类人士,无论行为是否收取报酬,都是义工的同路人,都是公益事业的建设者。

五、如果我们强调义工的核心是道义精神、民胞物与的精神,那么善待流浪宠物以及文保、教育、环保等当然是义工活动的重要领域。是不是有报酬支付主体的问题便不复存在。

六、义工不仅是道德楷模,也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义工群体中不仅有草根大众,也可以有许多社会精英。义工不仅是给人服务的,也可以做人们的精神导师、文化导师。吴伯雄先生退休时曾表示愿意做国民党的终身义工,星云大师曾撰文称自己做的是为义工服务的义工(《我们要做义工的义工》),他们都是顶级精英。

在道义精神在文化的引领之下,精英和草根在义工界将不分轩轾,精英也以做义工为荣,以义工身份和草根平等相待。明确了这一点,义工的社会地位、社会形象将大为提升。将来大量精英进入义工队伍完全可以期待。

七、文化义工传播知识传承文化,以专业技术、学术思想见长。他们的工作未必等于是社会服务,但他们同样是义工,同样在为公共利益贡献力量。以道义文化精神为引领,那么文化义工和慈善义工将融为一体,知者和行者将融为一体。这对义工界的内部交流、融合、协作,对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发挥专长,都是大有好处的。

八、强调义工是道义文化精神的践行者,那么公益活动就是道义精神的外化实践,是自我修行的必经之路,义工就当以修身为本。这样内在修养和外在实践就统一了。义工以修道行义作为自己的人生方向,不仅要看淡物质利益,更要全面提升道德和心性修养。

九、强调文化精神,必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义工共学、共修有望形成风气,义工内部的各类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将顺理成章。如此义工的执行能力和思维水平将有深层提高,义工建设也将被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文化正是义工团队最大的生命力和潜力之所在。

十、做公益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社会进步也远不是部分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可以决定的。如果强调义工是在实践道义,做公益是应尽的义务,义工自居为学生和修行人,道德姿态自然会放低,以更温和、理性、谦逊、自然的心态从事公益和待人接物。这种心态利于义工的德慧双修,让社会人士减少距离感,从而利于公益事业的长远发展。

十一、义工从事公益绝不是单向付出,义工自己也会有众多收获。这些收获不是物质利益上的,也不是本职工作中提干升职等种种现实好处,而是精神和文化上的收获。义工群体本身就是一个互助、互相服务的群体,在群体里可以感受到社会上难得的温情、善意和互信。通过公益实践,义工精神得到陶冶,视野得以开阔,能力得到锻炼,智慧得以升华,人生价值得以更多实现,可以说义工的收获比他们无偿服务的对象、比受助者并不为少。

如能以道义文化精神引领公益发展,外治结合内修,助人结合自助,将更加明确义工自我提升在义工事业中的核心意义。将来义工内部各类文化活动必将广泛开展,知识分子和其他精英广泛参与公益事业,将给慈善义工带来众多的学习机会。

十二、以道义文化精神作为核心,不仅给整个公益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义工团队的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团队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有自己的文化理念和使命,要致力于建设独具特色的团队文化。这样的团队才是最有凝聚力、感召力和发展潜力的。

义工团队不仅是做事的团体,也不仅是爱心团体,也应该是价值观团体、生活方式团体、学习团体、文化传承团体、和谐互信人际关系团体。义工团队内部的文化小氛围的养成,将对社会文化大氛围的转变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十三、明确道义文化精神是义工精神的核心,那么道义文化的传承者、文化人首当其冲应该做义工。德才兼备的文化精英顺理成章地应该成为义工群体的核心和领袖力量。

十四、道义文化精神的重建,与国学复兴、东方文化的复兴互为表里。慈善义工学习国学,国学义工参与公益实践,知行合一,知者行者合一,两大门类的义工将融为一体,国学推广也就有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基础。慈善义工有了古圣先贤智慧的引领,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将大大提升,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也将大大得到加强。国学义工力行公益,将内修外治结合起来,不仅利于自身修养的巩固和提升,也利于赢得国民的深层认同,让国学复兴运动更加深入人心。

结语

综上所述,明确道义文化精神是义工精神的核心,也就明确了义工事业的远景目标和发展方向,将文化重建、社会重建和义工事业凝融为一体。在这个精神指引下,各类义工将不再分割门墙各自为政,义工的社会层次和影响力必将得到提升,义工事业的领导者和知识分子及社会精英的重大责任也将得以明确。这些,无疑将对义工事业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根本性的影响。

惟其如此,义工界更需要将学习传统文化、践行道义文化精神作为核心工作,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将道义精神、公益精神贯穿到国民的修身实践和生活日用之中,传递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肌理内核之中,逐步转变社会思维和文化导向,为文化及社会重建、为社会和谐和世界和谐贡献力量。

作于:2013.10.17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