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室评论员
用好奇心打量世界
淡定萌叔
晨报评论员
70后女汉子
轻视角看世事
常州外国语学校最近火了。据央视和新华社报道,因新校区毗邻化工厂污染修复地块,常州外校数百名在校学生接连出现身体不良反应甚至疾病,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新闻曝出后,环评报告显示新校址地皮土壤达标,多个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面对媒体采访集体选择沉默。不再死扛的学校发布一封致家长和师生的公开信。公开信不是直面学生健康受损的事件,没有披露相关处理信息,反而大谈“教学秩序正常”,并指责央视报道存在一些“硬伤”,还说现在学生正紧张备考,央视却跟进报道,暗指央视用心险恶。
最新消息说,据常州卫计委医学专家组数据,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部分检查指标异常133人;而家长在初一初二已收集到的641份样本中,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
一所学校出现数百人健康异常,学校反而说“教学秩序正常”,显然是对家长焦虑情绪的漠视。孩子的任何检查异常,在家长眼里都不会是小问题。抛开家长统计和官方统计的数字出入很大不说,即使按官方说的133人,也是一个很严重的公共健康事件。每一个学生背后,都有一个大家庭的担忧,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戚友人……133名学生背后,凝聚了一个多么庞大群体的焦虑。
学校距“毒地”不过百米,面对这种“关联”下可能引发的担忧,地方政府显然应该有比通报教学秩序正常更好的应对办法。将心比心地想想,假如自己的孩子在常外读书,你眼下最需要的是怎样的正常。眼下,教育部和环保部督察组的调查工作才刚刚开始,事实未清,危害未定,当地这样的表态到底是更让人心安,还是不安呢?
近来,特朗普成为共和党大佬们的“心腹大患”,令他们越来越寝食难安。
美国总统,一般是在两大党(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之间选举产生。谁能成为两党最终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就等于进入美国大选决赛。
今年的总统预选,希拉里在民主党内几乎是一骑绝尘。当地时间4月19日结束的纽约州预选,希拉里继续领跑。此役过后,希拉里获得近1900票,离2383票的提名门槛近在咫尺,获最终提名几无悬念。
共和党内初选情况就有点复杂和微妙了。一个原本是政治局外人的地产大亨特朗普,不按传统套路出牌,高调炫富,口无遮拦,爱走“下三路”,常讲一些“政治不正确”的话,许多言论粗鲁低俗。但这样一位“非典型”候选人,居然受到共和党内普通选民的热捧。
19日的纽约初选后,特朗普拿到845票,向1237票的提名门槛又近了一步。根据美国主流民调,特朗普很可能确保超过1000张选举人票。
这就给年初以来热衷于“阻击特朗普”的共和党大佬们出了一个大难题。就算特朗普最终没达到1237票,年中的共和党大会上也很难拒绝推举特朗普,民意难违嘛。
当然,大佬们还可以在“协商大会”上通过车轮战最终干掉特朗普,但是有一条历史教训始终萦绕在大佬们的心头:1948年与1976年共和党也出现过“协商大会”,大佬们如愿推出心仪的候选人杜威与福特,可大选中他们最终都输给民主党。友谊的小船真是说翻就翻了。
难题是大佬们的。难题背后,折射出当前美国普罗大众的“愤怒”。特朗普的支持者主要是文化程度低的中低收入者。他们自认为是“全球化”的牺牲者,对美国“金钱政治”尤其不满。
常言道,见微而知著。看看一周来美国国会山前“金钱政治”的愤怒喊声就明了。截至18日,超过1200名示威者被警方以“非法示威行为”为由拘留,而这一人数创下华盛顿的相关事件历史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