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陈忠实去世 一生尽在“白鹿原”
2016-04-30 07:09:00 来源:武汉晨报

本报讯(记者鲁艳红)4月29日早上7点45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74岁。

陈忠实,1942年出生在西安东郊白鹿原下的蒋村,年少时就在这片黄土地上挖野菜、拾柴火。白鹿原的春夏秋冬、草木荣枯,陈忠实都再熟悉不过了。1992年,陈忠实历时6年创作了近50万字的《白鹿原》,并于次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以陈忠实的家乡为创作背景的长篇小说出版后,在国内外读者中反响强烈,在文学界评价很高,并于1997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成为陈忠实最重要的代表作。

作为一部渭河平原近现代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白鹿原》迄今已发行逾200万册,评论家认为,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白嘉轩、鹿子霖、鹿三、朱先生这些具有深刻历史文化内涵的典型形象,成功地塑造出黑娃、白孝文、田小娥、鹿兆鹏、鹿兆海、白灵等年轻一代性格各异、追求不同、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著名学者范曾评价说:“陈忠实先生所著白鹿原,一代奇书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西方学者评价说:“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说的技巧来看,《白鹿原》肯定是大陆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比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并不逊色。”

陈忠实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是《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刺激了他,才写出《白鹿原》。陈忠实说,1988年,路遥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达到个人文学事业的巅峰,1991年获得包括茅盾文学奖等在内的重要奖项。陈忠实说:“慢慢地,我开始对这个比我年轻7岁的作家刮目相看。我多次对别人公开表示,我很敬佩这个青年人。当他的作品获得文学最高奖项时,我再也坐不住了,心想,这位和我朝夕相处的、活脱脱的年轻人,怎么一下子达到了这样的高度!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无形压力。我下定决心要奋斗,要超越,于是才有了《白鹿原》。”

陈忠实曾在与作家的一次交流中说道:“我写《白鹿原》的时候,心情平静,不急不躁,作品有时候不能写得太快,太快了反而粗糙。我写累了,就端着茶杯坐在那个小院里边喝茶边听秦腔,一段秦腔听下来,感到从头到脚、从外到内都像水洗的一样清爽干净,然后,我回屋去再写。后来,隔壁的老太太也听上瘾了,过一段时间我不听秦腔,她就会在隔壁问,这几天怎么没放了?我听着秦腔写《白鹿原》,写得单纯愉快。《白鹿原》我写一遍,修改一遍就成功了。后来许多评论家说《白鹿原》时,都说从语言里面可以感受到一股秦腔的味道,这话不是调侃,是真实的,也是我完全没有料到的。”

如今,白鹿原上的老先生已逝,其小说《白鹿原》改编成的同名电影、话剧、舞剧、秦腔等,仍在延续其文学生命。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