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梅冬妮)有勇气站上“好声音”舞台的学员大多对于自己的音乐素养颇有信心,然而在21、22日的“好声音”武汉赛区半决赛现场,被要求必须演唱由武汉音乐人创作的规定曲目的学员们,却表现出明显的“水土不服”。
上周末举行的“中国好声音武汉赛区”半决赛,将从68位参赛选手中最终选出24位优胜者进入总决赛。一向以自选作品作为参赛曲目的“好声音”舞台突然出了一道“命题作文”——一周前,评委会公布了8首作为半决赛备选作品的本土原创,其中就包括了武汉音乐人方石创作的《长大了,回不去了》。参赛选手除了表演自己自选的作品外,必须在规定的8首歌中选择一首演绎。虽然评委会给了一周时间给选手们做预习,但记者在现场观察到,武汉赛区的不少本地选手对于同样诞生于这方水土的原创作品却明显“水土不服”,暴露出不少低级失误。
这样的赛制设置是否是多此一举?著名歌唱家、此次“好声音”武汉赛区的评委王丹萍解释称,“湖北作曲家创作的歌都有点难唱,但是它们却很优美。‘好声音’要的就是声音的辨识度,湖北的歌曲可以试练出歌手的特质。”而“中国好声音”武汉、湖北赛区音乐总监、音乐制作人洪凯表示,当时选择这些湖北原创作品让选手演绎,就是为了考验选手们对不同音乐的理解和把控能力,“很多人流行歌唱得很好,但其实很难在短时间内驾驭一首新歌。”这种“接地气”的赛制考核更提升了“好声音”选手们必备技能的深度和广度,“我们看到‘好声音’比赛后段,基本上都是男女同唱一首歌来PK,所以提前试一下能力,没有什么不好。”并且从武汉走出去的“好声音”们,借此机会支持湖北的原创音乐更是一种很好的融合,“让他们来试试这些作品,也是对我省音乐的一个推广。”
记者肖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