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遭“围猎”的老人筑起公共防线
2018-02-28 07:13:00 来源:汉网

春节期间,多地曝出老年人被骗的消息。在保健品推销、高价售卖纪念币收藏品、“会销”、高息理财等各种骗术的“围猎”下,一些老人少则损失数千元,有的被骗光一生积蓄,负债累累。为此多地警方、法院发布了针对老年人的常见诈骗类型和提醒。

老年人上当受骗不是一个新鲜话题,稍加搜索就能发现不少案例。不过,如今不容忽视的趋势是,针对老年人的骗术及群体,已经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组织化的特征。新闻报道中所用的“围猎”一词,可谓十分精当。

现如今,行骗早已经不是某些松散个体挖空心思,“灵光一现”之下想出的小伎俩,而是逐渐成为了一门能够批量生产和复制的“技能”或“手艺”。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几乎渗透到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击中了老年人可能存在的每一处“软肋”。这不得不成为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

有一个寓言中说,为什么松鼠总能偷到人们精心保管的冬储粮?即使双方的智商水平天差地别。因为人们即使被偷,只不过损失一些粮食,尚无性命之虞。松鼠偷不到东西就会饿死,求生欲会促使它们在这件事上花费大量的心思。

这样的故事,或许可以为如今层出不穷的骗术提供注解。行骗者既然选择了以此为业,那强烈的牟利动机,会让他们一再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准”,骗术必然从拙劣走向专业和精良,否则就会因为骗不到人而无利可图。

而在这样的局面下,仅仅依靠老年人自觉自发地提高警惕,显然是难以与之抗衡的。就算相关部门发布的各种提醒也从来没有停过,依然总有力所不逮的地方,给对方留下空子。

如果用盗窃行为作为类比,要降低社会上盗窃的发案率,不能指望每一个人都变成反扒专家,或者每次出门都紧捂口袋,而是要通过严格落实的法律和制度,辅以专业的技术手段,比如监控视频,让小偷小摸者无所遁形,营造出“天下无贼”的公共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行骗者与反骗者的斗争,很大程度上将成为专业程度的斗争,这样的职责显然应该由监管部门承担。而从动机的角度出发,只有让砸烂骗子饭碗的动机,强烈程度超过骗子牟利的动机,也才能给落实职责提供强大的动力,为老年人筑起的防线才真正牢不可破。

(武汉晚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