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胡雪璇)28日,2018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劳动和技能竞赛推进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武汉地区共有2个集体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3名个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3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武汉地区获奖的集体和个人来自武汉市企事业单位、在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中央、省属在汉企事业单位等。武汉粗茶淡饭餐饮有限责任公司等2个集体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武汉市江汉区水务局排水队疏捞班班长刘得祥等13名个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电青山热电有限公司电控分部主控班等13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据悉,今年全国共有99个集体和697名个人分别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799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武汉地区获奖名单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个)
武汉粗茶淡饭餐饮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3人)
刘得祥 武汉市江汉区水务局排水队疏捞
班班长
黄汉华 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中小
件厂车二班班长
彭 枫(回族) 武汉市路灯管理服务中心班长
张庆华(女) 武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
查道宏 中铁大桥局沪通长江大桥项目部
项目经理
熊朝辉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罗明铭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江岸
车辆段工长
徐红星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肖黎春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
党委书记
任永信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湖北省分公司
总经理
朱卫东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厂首
席钳工师
占晓利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
汉供电段接触网工工长
黄振华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分公司货运部经理
全国工人先锋号(13个)
国电青山热电有限公司电控分部主控班
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
东风格特拉克汽车变速箱有限公司生产物流部壳装车间装配班组
武汉新盛宏业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常福物业管理项目部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机械模型厂生产工段吴何庆班组
武汉钢铁工程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业智造分公司技术服务部驻二冷酸轧班组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工程部自动化与信息化改善团队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武汉市分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湖北广播电视台电视综合频道“帮女郎”团队
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分局(12315指挥中心)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地院线站所
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武汉航空加油站“启明星”班组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得祥:为解救被困老人 手抠排污管到凌晨
28日,刘得祥在江汉区长港路工作
记者刘斌 摄
28日,刚刚荣获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江汉区水务局排水队疏捞班班长刘得祥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采访。结束“大战150天,清管渠,畅排水”疏捞大会战,完成江汉区主次干道管网疏捞工作,刘得祥显得一身轻松。
谈起自己的工作,刘得祥言简意赅:“白天疏捞、晚上突击,干的就是掏粪便、挖淤泥的活儿。”平实的言语中,听不出他常年与淤泥、臭水、沼气、毒虫为邻的艰辛。
2008年,一场特大暴雨后,汉口姑嫂树地区一处排水管道因周边施工被堵死,水深达3米多。刘得祥踩着陡坡上的铁栅栏冲进潜池。当他钻入管道内,用撬棍用力撬松石块的瞬间,水压将他和石块一起弹了出来。经同伴们抢救得以脱险的他,左脚严重损伤。然而,只休息了两个月,他就带着医生安装的支架重返“战场”。“没想那么多,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几年前,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发生严重渍水,刘得祥被请去“会诊”。他钻进两米多深的井底,跪在污水中用钎子穿透层层障碍,花了3个多小时才将死管打通。
还有一次,刘得祥半夜接到紧急任务:一位七旬老大爷在家中被粪水围困。二话没说,刘得祥赶到老人家中,迅速打开卫生间下水道检查口,用铁丝一节一节地疏通。局部的粪渣不好捞,他就用手指从铸铁管内往外抠。铸铁管内壁布满毛刺,刘得祥的手被划伤,经粪水一染,火辣辣地痛。凌晨2时多,咬牙坚持的刘得祥最终将管道疏通。老大爷夜不能寐,连夜写下感谢信。
因为群众点赞,多年来,刘得祥先后获得湖北省劳动模范、武汉市“最美疏捞工人”等荣誉称号。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刘洋也成为排水队里优秀青年骨干。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汉华:在机器上追求头发丝般精度
27日,黄汉华正在工作 记者李子云 摄
“车床飞出的铁屑、运转的声音、匀速平稳的触感,你听得久了,就像听一首美妙的音乐。如果听上去哪里不悦耳了,就说明操作出了问题。”27日,长江日报记者见到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中小件厂车二班班长黄汉华的时候,他正向徒弟描述如何判断机床运行稳定。
“我并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一名平凡的劳动者,常常在机器上与一根头发丝似的精度较量。”面对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黄汉华憨厚地笑着告诉记者。
1987年,19岁的黄汉华通过招工进厂,成为一名车工。31年来,他始终扎根生产一线。
在同事眼里,他是个不怕苦、迎难而上的“拼命三郎”。2017年初,长动集团接到某航天军品材料加工任务。由于无人加工过这种材料,车间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黄汉华。时间紧,黄汉华没日没夜地苦心钻研,在经历了数十次失败之后,终于成功地在重达几百吨的大型轴类产品上完成了0.01毫米以内精度的加工。
“黄汉华以自己的责任担当和高超技术,开启了全新的汽轮机中小件加工‘微米时代’,更以产品‘零缺陷’的优质率诠释着‘工匠精神’。”长动集团中小件厂副厂长万智前说,“他从不畏难,甚至越难越喜欢钻研。现在人工智能已经比较发达了,但是再怎么发展,有些特殊零部件还是需要像黄汉华这样的优秀车工进行人工操作。”
2016年,长动集团成立了“黄汉华大师工作室”,黄汉华的17名徒弟也成为技术能手。看到徒弟们成长,黄汉华很高兴。他说:“现在工人不是仅仅靠体力工作,更需要靠智慧工作。只有激发一线工人创新,才能走好现代工业发展之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步伐才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