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老年大学调查(下):老年社会来了,文化养老如何跟进
2018-06-22 13:06:00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康 通讯员 宋建春

文化养老供需矛盾,通过一组数据可略窥一斑。

先看供给量——全省已初步建成省、市(州)、县(区)、乡镇(街道)四级老年教育网络,建成、在建老年大学(学校、教学点)2336所,注册学员约40万人。其中,全省老干部工作部门主管主办的老年大学260所,在校学员16万多人。

再看需求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规划,到2020年,各地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应达到20%以上。

目前,我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100万人,能够进入老年大学学习的仅占4%左右。

一方面是老年人旺盛的文化养老需求,一方面是捉襟见肘的教学资源,文化养老和老年教育如何完善?

瓶颈: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施落后

作为第三年龄学校的老年大学,相对中小学、高等教育起步晚,相关部门认识上存在差距,齐抓共管但主责不明。“老年教育是公益事业、民生事业,教育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是制约发展的瓶颈。”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项俊坦言,虽然省老年大学已有30多年办学经验,市县两级办学积极性都很高,但在很多人眼中,老年大学尚属新生事物,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办学条件不足严重制约文化养老发展。早在2013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大学工作的意见》,要求每个市州、县市区至少有一所公共财政投资的骨干老年大学,将其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兴办老年大学或老年学校。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县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至少应有一所老年大学,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行政村(居委会)建有老年学习点,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比例达到20%以上。

按照省委要求,全省努力推进老年大学建设,武汉、宜昌、襄阳、咸宁、鄂州等市州和黄梅、阳新、沙洋等县市区建成或在建老年大学新校区。国家级贫困县阳新县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老年大学。仙桃市继去年维修搬迁老年大学实现提档升级之后,今年继续加大投入建设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新老年大学。“有人认为,老同志自娱自乐就可以了。其实大错而特错!老年大学已成为老年人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平台。”恩施州老年大学校长程超莉呼吁,文化养老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老年文化、老年教育、老年产业等事业的共同发展,需要各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共同发力,满足老同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个年龄段的教育,一个也不能少。应该像重视基础教育一样,关心老年朋友,重视老年教育。”项俊说。

路径:提升办学软实力,拓展远程教育网络

学校建起来了,如何运营好,如何真正做到“老有所学”?“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制定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估办法。从省老年大学到市州、县市区老年大学都在探索和总结之中。”省老年大学副校长杨世华说,老年大学的硬件提升了,软实力更需赶上。

当前,我省县市以上级别的老年大学,绝大多数缺乏专业教育管理人才的支撑。在部分地区,由于人员编制不足,老年大学通常只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有的甚至依靠离退休干部来管理,很难满足复杂的教学管理需要。“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没有固定学制,基层老年大学又不具备独立编写的能力。”罗田县老干局局长程静建议,在教育部门支持下,尽快推出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师资队伍也亟待加强。

老年大学的学员比较特殊,有的老年人过去是某些行业的专家,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然而,即使在省老年大学,也面临着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等问题。“比如我们诗词课的师资力量就跟不上,想要学习古琴的呼声比较高,但找不到合适的教师,这门课迟迟开不起来。”杨世华说。“年轻老师来授课,待遇少,又不能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挂钩,积极性普遍不高。”

省老年大学教学管理处处长周楚凡认为,老年教育有别于义务教育或高等教育,必须要根据老年人需求和特点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应探索建立老年学校的教学点、分校,拓展延伸到县市的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有效缓解老年教育的供需矛盾,方便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上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