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冠军到底赚多少钱?
2016-01-03 06:02:39 来源:长江日报

在大部分人的意识里,冠军运动员们为国家争得了荣誉,自然应该享有不错的待遇,甚至还有人把奥运冠军和“金钱的化身”画上了等号。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近日,奥运冠军何雯娜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的工资单,一个月只有2464.7元。这引发了无数人对冠军运动员们工资金额的猜想。

2400元是何雯娜全部工资吗?

答案:肯定不是

虽然,蹦床项目和职业项目(如足球、篮球、网球、高尔夫)的运动员相比,国家队运动员的收入要相对少一些。但是,何雯娜这次在微博上晒出的2464.7元的“惊人数字”并不是她工资的全部。

据了解,运动员的工资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基本工资、地方补助、国家队的训练津贴、比赛奖金和赞助商奖金。

基本工资,也就是何雯娜晒出那张工资条,是由地方队为运动员开出的(国家队只是集训单位,队员人事关系都在地方)。工资的具体数目根据个人的成绩、身份和地域不同而有所不同。其次是来自地方的补助,有的是按月发放,有的是按季度发放,数额也根据不同成绩的运动员、不同地域有所区别,一般在2000—3000元左右。第三部分是国家队的训练津贴,除了伙食费之外,运动员每人每天会有一定数额的津贴,平均下来每月1500—3000元。这前三个部分是每名运动员的基本收入。

除此之外,国家队队员主要的经济收入实际上是来自于比赛的奖金收入。不同赛事的奖金不同,收入自然也不同。以体操项目为例,世界锦标赛的冠军奖金为8万人民币;亚锦赛、亚运会、全国锦标赛的冠军奖金有1万—3万元;奖金最多的是奥运会和全运会。不过,这些奖励全都要按比例缴纳税费,还需要向队里和中心上缴相当一部分的奖励。当然,赞助商奖金和活动收入就要考验运动员个人的商业价值和“吸金”能力了。真正拉开冠军运动员们收入水平的,正是来自赞助商的这一部分奖励。

运动员的工资有地区差异吗?

答案:当然会有

从基本工资的情况来看,上海、贵州、广东等省市的运动员收入相对高些,河北、四川等地就少些。总的来说,相差并不是很多,但真正悬殊的地区差异体现在奥运会后的奖金上。

按照中国品牌研究院发布的《2012中国奥运金牌价值报告》,再加上粗略计算的奥运冠军奖金,在伦敦奥运冠军奖金排行榜上,广东运动员的奖金傲视群雄,是很多省市的十倍还多。

虽然,很多项目的奥运冠军日常的工资并不多,但实际上,“奥运冠军”这个头衔带给他们的社会地位、商业机会要远远比工资、奖金更有价值。

奥运冠军的奖金通常都是一次性结清,但是奥运冠军头衔带来的社会关系和经济收益却是源源不断的。就拿刚刚投入创业大潮的陈一冰举例吧,退役之后,陈一冰做了一款健身App,首轮融资就获得了千万资金,而打动投资公司的正是陈一冰头顶的“奥运冠军”的光环。作为前奥运冠军,陈一冰的官方和明星资源以及粉丝效应都是获得千万融资的重要筹码。

成绩不好的运动员怎么赚钱?

答案:依靠职业联赛

作为国球,乒乓球在中国体育举国体制下具有特殊的地位。不过,在乒超联赛建立以前,就算是国乒队,队员们的基本工资也是根据总局制定的标准;而参赛奖金部分,50%要上交乒羽中心,所以那个年代,国乒主力和非主力成员的收入差距并不大。

1999年,乒超联赛引入赞助商和民间资本后,当时的国乒“双子星”刘国梁、孔令辉一个赛季乒超联赛的收入可以拿到20万—30万元,而当时还属于“小字辈”的马琳一赛季只有2万—3万元。近年来,乒超联赛球员的收入更水涨船高。2006年,马琳以501万元的天价摘牌费成为当年乒超联赛的“标王”;2011年,郭焱以1133万元转会费加盟山西大土河俱乐部。

2015乒超赛季,闯入季后赛(最终四强)的队伍中,在国家一队只能充当陪练的球员,也有100万元左右的联赛工资+奖金收入;而普通队员一个联赛下来也有20万—30万元的收入。就算是你叫不出名字的队员,一年中打3个月的联赛就能得到不错的薪水。

不过,负责给运动员们发工资的各个省市地区运动队的性质属于事业单位,既然是事业单位就要涉及到“编制”的问题。据说,有编制的队员和没有编制的临时工待遇要差将近10倍!没有编制的“临时工”每个月的工资标准只有600元!

1998年出生的蒋惠花是女子举重队的希望之星,在刚刚结束的2015举重世锦赛上收获了两枚金牌。但实际上,她在今年才刚刚转正入编。去年,青奥会获得冠军之后,蒋惠花每个月的全部工资加起来只有900元。在广西队时,蒋惠花领的是“临时工”的工资,标准是每个月600多元。

一般来说,转正前的运动员由于没有编制,只能拿到每月600元左右的基本补助,但转正之后收入大概有3000元左右。

(记者高崇成综合报道)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