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队从今不再流浪
2016-01-12 07:02:40 来源:长江日报

历经职业化20多年的中国职业足球,终于对俱乐部频繁异地转让的“伪职业化”现象,永远关上了大门。10日,中国足球史上允许俱乐部最后一次跨注册协会转让的“窗口”关闭,持续40多天、涉及26家俱乐部的2016年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转让风潮”随之落幕,这宣告了中国职业俱乐部的“地理版图”基本确定,俱乐部从此将不能随意迁移。

自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俱乐部更名、转让的事情频繁发生。不断的迁徙和转让,不仅让球迷无所适从,也使得中国足球处于动荡之中。对此,中国足协首次出台硬性规定,以今年1月10日为节点,此后将不会批准俱乐部跨注册协会的异地转让。

新规一出,一轮持续40多天、涉及26家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的“转让风潮”随之上演。这其中,不乏一些看准国家政策利好、热心投资足球的企业,如愿接手到了俱乐部。但也有一些新东家的公司,营业时间不足3年,违反了产权转让的硬性规定。就在是否会“开绿灯”的怀疑目光中,中国足协这次坚守住规则和底线,对“递条子”、“打招呼”等潜规则,不予理睬,并坚决叫停了可能会影响俱乐部生存的不合规转让。在历史性的终结异地转让后,足改方案中提出的“推动实现俱乐部的地域化”,得以迈出实质一步。有网友评论,“足协终于做了该做的事”。至此,在10日的“窗口”关闭后,中国职业足球版图尘埃落定。接下来,足协官员表示,“俱乐部逐步实现名称的非企业化”也将提上日程。未来,我们听到和看到的将是一个个代表了城市、球迷文化的名称,而不是永远抹不去的“企业化”广告现象。

昨日,中国足协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了涉及股权转让的这26家俱乐部的动态,其中有7家涉及跨注册协会的迁移。目前,他们虽都提交完相关材料,但还处于足协公示或审核阶段。经过审核,中国足协将在1月底陆续公布获准参加2016赛季的俱乐部名单。

(综合新华社电)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