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罗京)1月9日,临空港经开区全球商品保税直销中心正式开业。3万平方米的商业体量,2万多款保税商品,让临空港一跃成为武汉最大保税商品集散地。
保税商品直销中心开业的消息,一度在武汉微信朋友圈刷屏。在永旺梦乐城、保税商品直销中心等特色商业体相继运营后,临空港经开区的传统商业印象再次刷新。
保税商品直销中心位于经开区保税物流中心。该中心是中部最早获批的保税物流中心,聚集了数百家现代物流企业,并拥有中欧武汉通道始发站——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铁路口岸、公路口岸,适合发展跨境贸易。
发展跨境电商、保税商品销售,更好满足市民消费升级需求,是经开区2015年挖掘传统优势、培育新动能的一项重点工作。
在经过数十年持续高速增长后,临空港经开区迈入转型发展、提档升级的瓶颈期。
破除瓶颈制约,“十二五”收官之年,经开区积极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着眼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超前谋划各项工作,加速引进新项目、拓展新空间、实现新功能,为临空港“十三五”发展夯基垒石、构梁架柱。
以新的思路,引领新的发展。经开区工委提出,围绕建设中部临空经济先行区、湖北高端产业集聚区、武汉滨水生态幸福新城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保持增长速度领先新城区、领先其他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实现领先发展。
为打造经济升级版提供新空间。2015年,经开区从产业发展需要出发,重新调整了产业园区布局,明确了各产业园区发展定位,拓展了4.7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发展新空间。
中海外大宗商品交易所、汽车整车平行进口、民生电商、中信资产、航天科工金融租赁,一批投资数十亿的大项目、体现互联网+产业趋势的好项目相继引进落户,经开区在2015年实现项目引进“大丰收”。
轨道交通1号线径河延长线在2015年末正式开工。以轨道交通引领新型城市化,2015年经开区与武汉地铁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在开工1号线径河延长线的同时,启动6号线二期工程。
通过深度城市化,加快东部毗邻中心城区区域城市面貌改观。2015年,吴家山物流西迁正式启动,吴家山中心广场、海林广场等旧城改造项目投入运营,严家渡片区、龚家湾、雷达山(吴西村)、田园西村等区域旧城改造项目也相继实施。
以基层组织党建为抓手,持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2015年,经开区投入1.2亿元新建和改扩建50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施“千名干部培训工程”,培训基层党组织580余人次,同时搭建“1+6”社会治理组织体系和治理结构,共下放40余项行政审批职能和110项服务事项到基层。
对标中心城区,提升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能力。以园博会举办为契机,建成开放极地海洋公园、码头潭文化遗址公园;抢抓世界“军体会”举办机遇,启动区文体中心建设;续建“三甲”标准的区人民医院,全区还建房2015年在建365万平方米、新开工100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完工150万平方米。
同时,加大民生托底投入。2015年,经开区集中供养“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位居全省前列,新农合参合人均筹资水平和住院补偿封顶线均居全省首位。
谋划“十三五”发展,经开区提出,率先在全市新城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领先增长速度基本形成与其他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竞相发展格局。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经开区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要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挥棒,围绕打造经开区“三个升级版”,扎实笃定的努力,驰而不息的奋斗。
经开区规划建设中的文体中心体育馆意向图
152.07亿元同比增长12.2%
648亿元
公共财政总收入
152.07亿元同比增长12.2%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
71.96亿元同比增长12.5%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达到1053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65亿元
均同比增长1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达到499亿元同比增长1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达到188亿元同比增长14%
2015年临空港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2016年临空港重点工作
改革创新方面
2
改革创新方面
实现个突破
◎深化改革力争新突破。深化行政审批职能和机构归并改革,深化园林、环卫等领域市场化改革,深化街道体制改革,深化国企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防控机制
◎创新驱动力争新突破。建立常态化创新推动机制,将启动新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工程,加大“金山英才”计划实施力度,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
新驱动
设立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产业三大基金。创办全省第一家台湾青年创业孵化器,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获批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新规划21平方公里高新科技园区,启动科技园区核心园区建设。
新规划
完成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1—2030)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8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域实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完成吴家山新城、金山大道等重点区域和关键节点城市设计。
新进度
汉江中法友谊大桥建成通车,四环线、硚孝高速经开区段、临空港大道跨府河大桥等重点对外通道工程开工建设,环湖路、团结大道等主干道路基本完成改造。对城市建成区、工业倍增园区、临空产业园区的60条道路进行了提档升级。
新功能
实施走马岭水厂三期、东西湖50万吨污水处理厂一期、污水管网三期等项目,完成滨江、翠堤2座11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铺设天然气支干管16.5公里。
新品质
极地海洋公园和码头潭文化遗址公园建成开放,新建城市绿道12公里,完成金银湖水系连通工程。
新治理
实施“千名干部培训工程”,培训基层党组织580余人次,同时搭建“1+6”社会治理组织体系和治理结构,共下放40余项行政审批职能和110项服务事项到基层。
新设施
推进吴家山开屏里等10个老旧社区改造。投资1.2亿元完成50个社区(中心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改扩建。
区中心福利院投入使用,夕阳红等社区养老院完成改造,径河街、长青街、慈惠街、新沟镇街、柏泉办事处5家养老设施全部对外营业;完成3所小学标准化改造和2所公办幼儿园建设。
新福利
惠民公交线路进一步加密和优化,城乡公交车实现全覆盖。全部中心村实现路灯全覆盖;重特大疾病救助病种由6类扩大至15类。
新台阶
2.6万名职工参加2015年度住院医疗互助,职工医疗互助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参保人数达到61.6万人次。新农合参合人均筹资水平达到56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达到15万元,均位居全省首位。
◎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项目决策机制、推进联动机制;推进60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航达科技产业园等临空产业项目建设。
◎实施服务业升级计划。重点推进40个服务业项目建设;以将军路和吴家山为两翼,引进一批总部经济项目;支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推动现代物流创新,加快吴家山地区物流企业外迁、西迁步伐;大力引进产业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项目。
◎实施农业现代化促进计划。加快农业“一产三产化”步伐,完善“互联网+农业”发展实施方案;发展观光农业,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5家。
◎实施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加快综保区围网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口岸大通关建设;继续推进跨境电商平台试点、进境水果、汽车整车等口岸申报工作。
提升经济总量方面
4
提升经济总量方面
实施大计划
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新空间
确定工业倍增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态休闲区三大功能分区;明确六大园区产业定位和空间范围。72.3平方公里工业倍增发展区“七通一平”基本成型。
城市建设开创新格局
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
◎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加快环湖、环山、环区“三环绿道”建设,新建绿道10公里;启动金银湖带状绿化和府河生态绿楔工程;启动巨龙湖、月牙湖综合整治工程;新建污水收集支干网50公里。
◎基础设施攻坚工程。推进1号线径河延长线、地铁6号线、硚孝高速、四环线东西湖段等市级重点工程;完成环湖路改造、马池路与机场高速平交等工程;加快临空港大道跨府河大桥、吴新干线建设。
◎城乡品质升级工程。推进将军路街八百公棚片区改造,启动径河龚家湾片区征收工作;实施重点区域、城乡结合部、窗口地带、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实现农村保洁全覆盖。
新项目
引进中海外大宗商品交易所、新恒基汽车平行进口、民生电商、中信资产、航天科工金融租赁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年共引进项目61个,协议投资总额376亿元,投资过百亿项目实现零突破。
风帆电镀、千里马机械供应链等9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易瑞信等5家企业在区域市场上市。
城市建设管理方面
3
城市建设管理方面
推进大工程
◎加强就业和社保工作。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00人,自主创业800人,创业带动就业2400余人;社会保险扩面净增1万余人次;新兴农合应参尽参率达到99%以上;加快470万平方米在建还建房建设,新开工建设60万平方米,确保实现主体完工240万平方米。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区管理体制;在3所学校开展国际化办学试点;启动区人民医院综合改革;对基层医疗网点进行提档升级;构建文化创业精英服务平台,打造湖乡记忆创业基地。
◎创新社会治理。落实全市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10”文件;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强化社会治安立体防控;推进放心食品工程,新改扩建3个小餐饮便民服务区,提档升级10家食品小作坊。
新改革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三证合一”;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组建临空港集团,完成水务集团资产整合。
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
3
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
抓好个方面
制图夏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