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车间主机手王超是一位“85后”,汉川人,2008年在荆州上完大学后,到金牛成为一名普通工人。
他并没有为此感到委屈,“从进厂开始算起,7年时间,在我手上制成的给水管总长达到6000万米,可以绕地球一圈半,这就是我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这位戴着眼镜、外表文静的年轻人,一边按着计算器计算,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在车间里,生产是全自动的,却离不开人。主机手的职责,除了根据订单开启生产线之外,更重要的是进行生产过程的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
王超一个人管理3条生产线,每隔一个小时要做一次工艺记录,并随时对设备进行点检,不放过一点小毛病。在每一条生产线的操控面板附近,都有一个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机器的运行参数。
“爱护设备就像爱护自己的手一样。”王超说。他对机器要求做到一尘不染,擦到“铁见本色漆见光”的程度,以至于一个星期就换一块抹布。
长时间在生产一线,王超对设备和工艺了如指掌,他曾和技术人员一起加班加点,费了一年时间,对生产线进行提速,原先生产线的速度是7米/分钟,如今可以达到20米/分钟,翻了几倍。“难点就在于提速以后,产品出现发麻,外观有水点,质量不过关。”后来经过对设备进行改造,终于解决了问题。
“产品是工人的‘孩子’,上面印着我们的编号,它的质量事关我们的个人信誉,一点都马虎不得。”王超表示。(记者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