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俞国伟实习生章心一
昨日,唯一效力在五大联赛的中国球员张呈栋宣布将离开西甲球队巴列卡诺队,这样,在经历了5个月的挣扎之后,张呈栋的留洋终告一段落。而五大联赛效力的中国球员数又变成了尴尬的“0”。相比于近邻日韩的红火,中国足球的留洋之路,为何就这么难?
辉煌历史
得追溯到十几年前
1998年,孙继海和范志毅一起转会由中国国家队前助教布克斯顿执教的英甲球队水晶宫,一个赛季后返回大连实德。2002年,孙继海转会英超球队曼城,国家队队友李铁和李玮锋加盟埃弗顿,在德甲赛场上,邵佳一被慕尼黑1860收至麾下。欧洲五大联赛球队中同一年同时出现4名中国球员的身影,此外,杨晨和谢晖也在水平不低的德乙征战,借助于韩日世界杯出线这个美妙的助推器,中国足球的首次集体留洋刚一开始就达到高潮。
就像2002年之后中国足球的水平一落千丈一样,中国球员的留洋路越走越窄。除了孙继海持续坚挺外,其他球员中只有邵佳一(德甲科特布斯)、董方卓、郑智、蒿俊闵曾经在五大联赛球队中驻足过。从2009赛季开始,中国球员只能开始混迹葡甲、比甲(蒿俊闵除外)这些欧洲二流甚至三流联赛。
留洋现状
以青少年为主多为低级别联赛
近三个赛季,以19岁以下球员为主的海外培训项目总人数均在150人以上,但正式留洋国外俱乐部梯队的球员数量却始终稳定在30人次左右,两者之间近四倍的差距还要归因于国际足联保护未成年球员的相关规定(今年5月生效的最新版国际足联转会规定,只有年满18周岁以上的球员方可进行国际转会)。
从2011年开始,中国再次迎来一次“留洋潮”。不过,此次留洋潮以青少年为主。留洋人次从2010-11赛季的41人到现在的已经突破150人,5年半的时间里中国留洋球员数量得到了近3倍的增长。不过与万达项目学员集中在13-16岁类似,参加这类培训项目的球员大多数仍不满18岁。由于未能满足年龄条件和国际足联的相关规定,他们并不具备在当地足协正式报名注册的资格,因此他们既无法签约成为所在俱乐部球员,也无法参加正式的赛事,这些球员的受训效果难以用正式比赛数据衡量。
而且,目前在欧洲联赛训练和比赛的近百名中国球员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在二线队甚至是青年联赛踢球。因此他们的发展前景不能算乐观。像此前刚刚转会恒大的徐新和李源一,虽然都是现役国奥球员,属于中国足球同年龄段球员的佼佼者,但他们在欧洲联赛的出场机会极其有限——21岁的徐新此前一直代表马德里竞技梯队参加西乙和西丙联赛,至今从未入选过马竞一队;李源一加盟的葡甲博阿维斯塔属于葡萄牙二级联赛,过去两个赛季共获得过30次出场机会,也非球队的绝对主力。
相比日韩
我们全面落后
到竞技水平和职业化程度更高的欧洲足坛锻炼,早已成为足球欠发达地区提升实力的有效途径。以和中国足球同处东亚的日韩足球为例,经过多年的留洋锻炼,日韩足球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国家队也长期稳定在世界前50名左右。
据德国“转会市场”网站统计,目前有超过200名日本球员在海外踢球,分布于欧洲21个足协的联赛;留洋欧洲的韩国球员在数量上逊于日本(不足100人),但同样有球员在英超、德甲等五大联赛成为主力。
目前,日本在五大联赛中的人员最多,达到了历史性的16人。而且其中多数人为球队的主力,像今年英超黑马莱斯特城队表现出色,而其中日本球员冈崎慎司的作用就绝对不可忽视。而其他球员,香川真司回到多特蒙特之后,也开始找回其巅峰状态。最为惊人的是,日本球员在德甲中居然有11人效力,而且,他们都是球队不可或缺的角色。
与日本相比,韩国在五大联赛的人数稍为逊色,但他们当中也有不少佼佼者。像孙兴民从德甲转会到英超热刺时曾创下了亚洲球员的转会纪录,而寄诚庸、李青龙在英超的表现,也让韩国球员得到了英超的认可。
相比于日韩,中国球员无一人效力于五大联赛,此后勉强加入西甲巴列卡诺的张呈栋,最终也因为无法适应西甲的节奏,不得不选择了放弃。
中日韩五大联赛球员对比
张呈栋告别西甲
联赛球员球队
英超冈崎慎司(莱斯特城)
英超吉田麻也(南安普顿)
德甲香川真司(多特蒙德)
德甲内田笃人(沙尔克04)
德甲长泽和辉(科隆)
德甲大迫勇也(科隆)
德甲细贝萌(柏林赫塔)
德甲原口元气(柏林赫塔)
德甲武藤嘉纪(美因茨)
德甲酒井高德(斯图加特)
德甲酒井宏树(汉诺威96)
德甲清武泓嗣(汉诺威96)
德甲长谷部诚(法兰克福)
意甲长友佑都(国际米兰)
意甲本田圭佑(AC米兰)
西甲乾贵士(埃尔瓦)
日本:16人
韩国:8人
中国:0人
联赛球员球队
英超李青龙(水晶宫)
英超寄诚庸(斯旺西)
英超孙兴民(热刺)
德甲具滋哲(奥格斯堡)
德甲洪正浩(奥格斯堡)
德甲池东沅(奥格斯堡)
德甲金珍洙(霍芬海姆)
德甲朴柱昊(多特蒙德)
中国足球“留洋史”
中国足球“留洋史”
记者俞国伟实习生章心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足球的奠基
年维泗那批老前辈去当时的无冕之王匈牙利,新中国成立后的足球从零开始了。远赴匈牙利学习了两年,可以说进步还是很明显的,从刚去很多基本动作做不好,到后来能和当地不少俱乐部互有胜负。他们也是新中国足球的奠基者。
20世纪80年代少数球员留洋
当时,国内球员要28岁以后才能留洋。因此,28岁后,贾秀全、柳海光、古广明才留洋,前二人加盟前南豪门,在欧洲都很强的贝尔格莱德游击队,贾是绝对主力,还参加了欧战。古则加盟了德乙。还有一人是例外,就是年仅19岁的谢育新,但因为参加全运会放弃了留洋。当时留洋可以说是极少数,而且留洋后的贾秀全等人却淡出了国家队,留洋对中国足球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十分有限的。
1992年-1998年健力宝模式的探索
著名的健力宝队赴巴西留洋。尽管当时对健力宝队模式的定位是失败,但对比一下今天的青年球员,健力宝的成材率已经十分可观了,还产生了在亚洲都堪称优秀的李铁、李金羽、李玮锋。
1998年-2004年中国留洋潮的高峰
就在健力宝学成归国前后,一股赴欧洲留洋的潮流悄然涨起!1998年,北京国安打不上主力的杨晨加盟了德甲法兰克福,之后不但迅速打上主力成为五大联赛第一人,甚至成为球队头号射手和保级功臣,中国杨一时间成为了中国足球的代名词。之后,范志毅孙继海加盟水晶宫,谢晖张晓瑞先后去了亚琛,张恩华去了格林斯比,黎兵、周宁去了德丙联赛,马明宇加盟意甲佩鲁贾,李金羽加盟法甲南锡,中国留洋球员一下子出现了小井喷。
除了马明宇和李金羽之外,其他众人还都能在球队打主力或者半主力,李金羽也还有法甲出场纪录!
打进世界杯和参加世界杯后,中国球员又迎来了留洋高潮,2002年孙继海200万英镑加盟了尚在英甲的曼城,世界杯后李铁李玮锋加盟了埃弗顿,年底邵佳一加盟了1860,更有希望之星董方卓加盟曼联,加上仍在欧洲的杨晨、谢晖、范志毅,中国的留洋军团一下子变得庞大,且当时尚有不少球员与五大联赛产生绯闻,如曲波因为劳工证错失了热刺。
这期间郑智先后加盟了查尔顿和凯尔特人,孙祥先后加盟了埃因霍温和奥地利维也纳快速,董方卓通过在比利时的优秀表现回到曼联。名不见经传的石俊也加盟了瑞士劲旅青年人(能参加欧联)。
2004年后中国球员远离世界中心
在经历了2000年左右的小高潮之后,中国黄金留洋球员们逐渐老去和回流。董方卓的故事不用多说,走出中国博斯曼之路的周海滨从埃因霍温回来后甚至远不如前离开了国家队,这一时期还有留葡三少于大宝、王刚、张呈栋,去了沙尔克04的蒿俊闵,这一时期留洋的球员在国家队更是没有发挥什么重要作用,中国球员逐渐远离世界中心舞台。
2011年后青少年留洋潮重启
反赌扫黑后,中国足球重获新生,这一时期联赛复苏,而不少俱乐部和投资商都开始投资青训,也开启了青少年留洋计划,这样的计划几乎年年有,也有很多球员去了欧洲,不少青少年球员都效力于欧洲低级别联赛或者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