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洼地”长成宜居新城
2016-01-27 06:03:18 来源:长江日报

本报讯新年开年,中央级媒体聚集“中国车都”。昨日,经济日报头版显著位置以《“文化洼地”长成宜居新城》为题,对武汉开发区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成就进行了报道。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有神龙、东风本田等汽车制造厂,还有格力、海尔、美的等品牌工厂,这里聚集了18万多名产业工人。以前,这里偏僻单调的生活,满足不了职工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开发区对他们来说,只是冰冷而紧张的工作场所。区内出行、购物、娱乐及孩子上学等问题,也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2012年初,开发区提出通过汽车产业与文化、科技融合的“双轮驱动”,实现产城一体化,打造宜居新城。

“文化补课”从小事做起。2012年开年,开发区投资70余万元,在区内设立15个报刊亭。每个报刊亭内都放有100多种杂志和几十种报纸。

“大手笔”很快提上日程。汤湖南侧湖岸向湖心伸出一个半岛,风景秀美。多家地产开发商明里暗里使劲,希望在半岛建高档别墅或商业中心。武汉经开区却决定在这里兴建集美术馆、图书馆于一体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并免费向市民开放。

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开发区大力引进和发展高端文化产业。2012年7月,开发区支持武汉育才小学、武汉第六中学在区内设立分校。2014年5月,开发区与江汉大学签订医疗卫生、沌口音乐厅建设、江汉大学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战略协议。为解决外籍家庭孩子上学问题,开发区对国际学校建设给予政策支持。

发展教育的同时,开发区还将加工区打造成创意空间。在太子湖南岸,有一块占地920亩的三角形地带,原是一个科技产业园,园内厂房多由汽车零部件等小型加工厂租用,单位土地效用有限。2014年,开发区将这一块连片规划为太子湖文化数字创意产业园,建设了一个产业、生活融合的巨型公共空间。

2015年,在开发区落户的企业超过16000家。引进开发区发展模式、与开发区合作共建的洪湖新滩开发区招商引资也超过150亿元。专家预计,5年后,新滩开发区达产项目所交税收“相当于再造一个经济新洪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