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食物资源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2016-01-28 06:02:47 来源:长江日报

对当前我国“三农”发展呈现出的新矛盾、新挑战,文件有哪些破题之策?记者从中梳理了五大关键词,采访权威专家,对文件进行深度解读。

关键词1

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从2014年至今,连续三年将“农业现代化”写入文件标题,专家认为含义深远。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迫切需要通过落实新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根本上提升竞争力,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棉油、果菜鱼等大宗农产品总量均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竞争力弱等问题日益凸显。

对此文件提出,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农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行业,我国现代农业的基础不牢,水利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在物质技术装备、基础设施方面着力,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

关键词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立大食物观

与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相一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今年首次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专家指出,尽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文件中仅出现一次,但15000字的文件内容通篇体现出农业供给侧改革思路。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问题也十分突出。

玉米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优质饲草供应不足,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变化。文件还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据了解,马铃薯主食开发工作将继续推进,越来越多的马铃薯馒头、马铃薯面条等产品将端上人民群众餐桌。

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是聚焦数量问题,主要是结构和效益问题。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

关键词3

绿色发展保护资源修复生态

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出现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资源与环境的紧箍咒越绷越紧。

文件还提出,强化食品安全责任制,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这意味着“舌尖上的安全”或将与领导干部的“官帽”紧密联系在一起。

绿色发展本是农业的天然功能,但目前很多追求眼前利益的做法与绿色发展相悖,需要及时纠正。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

关键词4

补齐短板吹响决胜小康冲锋号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

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村成为最需要补齐的那块短板。

今后美丽乡村和农民幸福家园建设必将驶入快车道。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蒋和平

关键词5

产业融合支撑农民增收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5%,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增幅连续第6年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然而,农民收入不高且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随着农产品价格下行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双碰头”,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难度加大。

对此文件提出,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文件还提出,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在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促进‘接二(产)连三(产)’是一个重要方向。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

据新华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