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大千)2月首个交易日遭遇“黑色星期一”,A股并未延续1月收官日大涨之势,不但盘中失守2700点,更是一度考验年内底部支撑。沪指早盘低开低走,盘中几度跳水。盘面热点板块稀少,市场人气不足,船舶制造、钢铁、煤炭采选、保险等板块跌幅居前。至全天收盘,沪指收报2688.85点,下跌1.78%;创业板指收报1992.70点,下跌0.07%。让市场担忧的是,当日两市成交再度创下年内新低,沪深两市仅成交3704亿元,其中沪市1528亿元、深市2176亿元。
长城证券认为,目前三大股指1月份跌幅均在22%以上,参照以往走势,大盘月线暴跌后都会迎来一定的修复性反弹行情。加之这是A股半年多来的第三次股灾行情,中短线大盘和个股调整时间和空间都很充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相信之后的修复性上涨会有更加理想的表现。
广州万隆认为,导致大盘1月份暴跌的元凶主要有外围市场剧烈波动、人民币贬值过快、创指估值高企与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洪峰来袭等,而随着大盘单月近千点的暴跌,这些利空也已消耗殆尽,市场利好因素开始呈现。
资深市场人士李哲建议,在谨慎控制仓位前提下,第一把握超跌品种的波段性机会,第二把握年中的结构性机会。仍然把春季作为2016年的第一个波段,二季度后期可能迎来今年的主要波段:经济形势相对明朗,市场不确定性进一步下降,存量博弈中的小增量有望驰援A股,相关主题性投资机会包括迪士尼、奥运会、杭州G20峰会等。
华泰证券认为,市场阶段性底部已到来。2月4日是立春,新的投资周期正在展开。2015年工业利润全年下滑,新兴产业将继续承担平衡和对冲传统经济增长下滑的重任,市场目前对供给侧改革的预期正浓,而对新兴产业的预期下降,存在预期差。国内货币政策具备继续趋于宽松的契机,日本央行执行负利率,全球货币政策环境边际改善。资金面改善,沪股通创去年10月以来单周最大净流入。早春播种,萌芽将至,阶段性底部的到来。
科德投资认为,从现在的状况来说,持股还是持币的判断是比较显而易见的。在大盘估值步步走低的情况下若持有绩优股,尤其是一些分红率比较高的低价绩优蓝筹,那么剩下的只是用时间换空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