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印发《武汉制造2025行动纲要》
力争2025年建成
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顶层设计>>>
2月26日,“2016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暨50亿元以上工业重大项目督办推进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会议通报了2015年武汉工业发展情况,并发布了《2016年工业经济工作要点》,为今年武汉工业发展画下“蓝图”,立下“军令状”。
会议发布了2016年武汉工业经济主要工作预期目标: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800亿元;签约50亿以上工业项目5个,30亿-50亿元工业项目5个;加快推进100项工业重大项目建设;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户;完成全面深化改革年度工作任务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年度工作任务。
会议指出,工业是现代经济的脊梁,是武汉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十三五”期间,工业在武汉经济的基础地位不会动摇,支撑地位勿庸置疑,将在稳增长和“万亿倍增”中发挥关键性、决定性作用。2016年,全市上下要抓好工业,为“十三五”开局和“万亿倍增”打牢基础,提供支撑。
会议要求,全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实施《武汉制造2025行动纲要》,深入推进工业领域改革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好工业项目引进建设,实施精准服务企业工程,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升级,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成长,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日前,市政府印发《武汉制造2025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对接了《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力争到2025年,将我市全面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为我国迈入世界制造业强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大国兴衰。新兴的智能制造模式,将引领国际分工和价值链的重大调整,是各国战略必争的制高点。2月26日,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来汉解读“中国制造2025”时介绍,“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带动中国制造业全方位智能转型,由大转强。
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武汉未来的发展定位是: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先行区。
我市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初步框架,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76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7000亿元,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部分优势行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0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5000亿元。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集聚一批行业规模、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的企业,在部分领域引导全球发展潮流。
我市将围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构建“现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机更新的“迭代产业体系”。
市经信委介绍,新一轮产业革命推动世界产业分工格局重塑,我国经济处于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都为武汉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未来5到10年,我市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完成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战略任务。
回顾2015:多点发力多项工业指标进位
10日,武汉华星光电首支产品点亮,该企业员工通过红、蓝、绿、白等多种颜色的灯光,对玻璃基板表面进行检查周超摄影
2016年武汉工业经济
主要工作预期目标
26日,“2016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暨50亿元以上工业重大项目督办推进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
2015年,武汉工业在困难和挑战中,保持了较快增长,主要指标好于全国和同类城市水平。
去年全年,武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超过沈阳列第4位,同比前移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南京列第1位,同比前移2位。
2015年,武汉重点产业增势强劲,汽车、光电、食品产业“三足鼎立”,分别增长22.3%、11.2%、12.5%,对全市工业的增长贡献率高达105%。
去年,武汉优质工业项目多点齐发:上海通用武汉基地二期、中建三局绿色建筑产业园、金发科技新材料、比亚迪汽车、天马第6代低温多晶硅(LTPS)生产线5个5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力诺产业基地、长飞科技园、中建三局绿色建筑产业园(一期)、东风新能源汽车、上海通用乘用车基地发动机5个50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
全年,武汉工业完成工业投资2769亿元,工业投资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2位。
从各区看,武汉开发区、东湖高新区、江夏区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突出,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2%、8.6%和39.1%,对全市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总量上升的同时,武汉工业结构调整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超过全市工业平均水平,高耗能的原材料工业占规上工业比重16.6%,同比降低3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实现产值5152.3亿元,占规上工业的41.6%;产值增长14.7%,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1户,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1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800亿,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800亿元;
5,签约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30亿-50亿元工业项目5个;
100,加快推进100项工业重大项目建设;
1,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20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户;
东湖高新区:
围绕创新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城区担当>>>
2016年,东湖高新区将围绕创新驱动,积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积极推进制造业稳增长、调结构。
东湖高新区对接国家、省市相关战略部署,启动制定《光谷制造2025》规划,将重点突破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几个重点产业或领域。
该区还成立了“互联网+”办公室,并出台相关政策,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各类补贴、奖励等方式推动东湖示范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
近年来,东湖高新区累计研制出一批国际领先、国内首创技术和产品。如研制出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自主开发生产三维芯片;研发出国际领先的植物提取人血清白蛋白技术,研制出全球首次商用可控制可定位胶囊内镜机器人系统;研制出全球工作幅面最大的3D打印机,等等。
2015年,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4420亿元,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均突破千亿元,各主导产业已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下一步,该区将推进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产业与金融资本结合,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园区、试点企业,力争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努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布局2016:奋发有为培育新动力
会议指出,当前,武汉工业面临着供给侧改革、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制造业升级与“互联网+”融合等带来的新机遇,但同时,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地区及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武汉工业存在总量不够大、结构不够优、创新不够强等短板,机遇与挑战并存。
下一步,政府要善于引导方向,要培育新动力、应用新模式、形成新结构,打造光电子制造业创新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基地、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基地、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基地,同时着手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新能源汽车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等,并超前培育一批未来产业。
会议要求全市相关部门和各区要把支持和服务工业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把工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重点抓好重大项目、产业转型、园区升级、主体培育、环境优化。
据悉,2016年,全市重大工业招商项目储备将达到5000亿元,我市将推动武汉新芯三维数据型闪存、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天津力神动力电池等项目尽快落地,同时,推进华星光电LTPS6代线、天马显示面板、联想摩托罗拉全球产业园、海尔创新产业园、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比亚迪新能源客车、南京金龙新能源客车等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我市确保投资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投产各3个,新引进5个;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投产各5个,新引进5个;投资10亿-30亿元项目开工、投产各10个。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
大力抓好项目招商、建设
完成全面深化改革年度工作任务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年度工作任务。
制图张颖
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压力,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将大力抓好招商及项目建设工作,积极谋划新产业、新项目,不断推进产城一体化建设。
2015年,该区实现招商引资总额420.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引进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0个,实际利用外资10.0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41亿,可比增幅15.0%。
在招商方面,武汉开发区(汉南区)着力完善汽车产业链条、增强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并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新材料、智能制造、通用航空与卫星通讯等产业,并通过打造高标准的基础设施配套,优质的服务软环境,为企业和项目提供贴身服务。
该区负责人介绍,2016年,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将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助力武汉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坚持做足汽车文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培育新兴产业,夯实长远发展基础。力争到“十三五”期末,成为武汉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长江中游城市群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全国重要的智能制造基地和内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示范区。
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
2016年产量力争增长50%以上
企业作为>>>
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同年6月6日奠基、9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经过两年的奋斗与努力,武汉基地整车一期(南厂)于2015年1月28日正式投产。
除整车一期外,上汽通用又有多个项目在武汉基地建设实施,其中:包括整车二期项目、动力总成八个发动机项目及一个全新变速箱项目。迄今为止,武汉基地项目总投资已达293亿,其中,整车145亿,发动机及变速箱148亿。
2015年全年,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共生产整车24万余辆,超年初目标20%以上,全年完成产值逾208亿,税收逾13亿,做到了当年投产、当年达纲,向上汽通用总部和武汉市政府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2016年,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将在2015年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产量、产值、税收力争增长50%以上,并继续加快建设步伐,确保整车二期如期完成设备调试,为2017年上半年正式投产打好坚实基础;确保动力总成项目有序推进,所有进度节点如期完成,为武汉市汽车产业发展作贡献。
江夏区:
依托大项目稳增长、促发展
武汉华星光电:
全力以赴加快项目进度
2015年,江夏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90亿元,增幅高达31.7%,工业增加值275亿元,同比增长39.1%,成为全市工业发展一匹“黑马”。
江夏区负责人介绍,大项目是江夏工业的重要驱动力,其中,上汽通用项目一期年产汽车24万辆,产值220亿元,目前,整车二期和发动机项目进展顺利,20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建成投产,至此,该项目的总投资已追加至293亿元。
去年,江夏区新开工项目28个,新竣工项目17个,在建项目136个,总投资1050亿元,推动江夏工业高速增长。
2016年,江夏区将继续依托大项目稳增长、促发展,推动通用二期等项目稳步推进,同时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围绕汽车、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等领域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过50亿、10亿的优质项目,力争全年工业投资达到460亿元。
同时,江夏还将提速项目审批、加大力度,真正畅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优化江夏发展环境,开创工业经济发展新局面。
武汉华星光电是湖北省近年来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由TCL集团旗下深圳市华星光电与湖北省科投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建设我国首条第6代低温多晶硅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主要生产高端智能手机和移动PC的显示面板,总投资160亿元。
2014年9月16日,武汉华星光电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6月29日,主厂房封顶;2015年9月28日,首台主生产设备搬入厂房,2016年2月10日,华星光电第一支产品成功点亮,比原计划提前了41天,标志着武汉华星光电初步具备高端小尺寸显示屏生产能力。
武汉华星光电建设步伐之快,业界领先,创造了“武汉速度”。
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武汉华星光电将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重点做好产品良率提升、爬坡,及第二阶段的设备搬入及安装调试,力争在2017年一季度实现批量生产,同时积极筹备t4项目的规划,为武汉市经济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