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专家常被人们戏称为“砖家”,饱受诟病。部分原因是一些专家的言行不尽如人意。但在更多场合、更多情形下,显然是我们误解了专家。李忠先生说得好,今天的大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还是要信任专家”。
在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开放的信息洪流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其间的参与者和当事人,都能够进去喊一嗓子,做个发言人,过一把当专家的瘾。只要你擅长某件事、某项技术,你就能表达意见,获得传播。而那些专业领域的行家,他的身份也经常是其他舆论场的受众。随着专业、学科划分越来越细,没有哪个人敢称自己是通才。
在这种看似变动不居的相对关系中,不变的是一个原则:摆事实、讲道理。按照李忠的呼吁,每个发言者最好都能理解自己的言说,懂得背后的专业。对待一件有争议的事,我们要放平情绪,让理性充分发光发热,而不要动辄头脑发热、口沫横飞。
作为城市发展与规划方面的资深专家,生活在北京城的居民,李忠很少对堵车大加指责。相反,他很清楚任何城市要发展,交通必然会经历一个“从拥堵到疏导”过程,“这是规律”。
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认为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因为那样的年代会让伽利略低头认罪,让很多人畏首畏尾。他进而认为,知识分子的长处在于以理服人,假如不讲理,他就“没有长处,只有短处,活着没意思”。我认为他的话说着说着就跑偏了,结论更不对。如果某一舆论场中的人大多不讲理,那恰恰是知识分子的幸运,更能释放他的使命感,展示他的长处。
文/刘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