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 险些未能出版
2016-03-01 06:02:51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耿尕卓玛

同济大学教授、媒体产业研究所所长王国伟有28年出版经验,曾策划出版《文化苦旅》、《郎平自传》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书籍。日前,他将这些经历结集成为新书《我经历的22个出版事件》。2月27日,王国伟向长江日报记者揭秘这些有口碑有销量书籍的“出生记”。

当年《文化苦旅》红极一时,上海有报道称“出版社王姓编辑拿到书稿后欣喜若狂”。时隔24年,作为当事人、该书策划编辑的王国伟坦言,其实他当年从余秋雨书房墙角捡起那些书稿时,并未预料到《文化苦旅》会收获如此大的成功。

2014年《文化苦旅》推出新版时,余秋雨曾表示,《文化苦旅》的盗版数量是正版的18倍,可见其受欢迎程度。而在上世纪90年代,他想出版《文化苦旅》,却苦寻无门。

先是一家出版社想将《文化苦旅》做成旅游册子,再是上海一家出版社想将其纳入一套散文丛书中。当王国伟造访余家,余秋雨已对出版不抱希望,向其吐露不快,却没想王国伟当即说,“把稿子给我吧”。

王国伟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当时文学不是他的出版方向,但因之前读过《文化苦旅》的一些篇章,认为它是一部历史文化反思的重要作品,应当好好去做。稿纸从书房角落里捡起,递到他手中时,已凌乱如废纸。

次日,王国伟就请一已退休的老编辑用统一稿纸工整抄了一遍。他回忆,看完稿件他认为,全书作为散文非常好读,而且关注历史大事件,脉络清晰,轻松有趣,但要成为一本更厚重的文化读本,还需进一步增加信息量,满足读者的内心需求。因此,余秋雨又补写了一些篇章,如《风雨天一阁》等,书稿从18万字增加到23万字。

王国伟并未想到《文化苦旅》能成为一本顶级畅销书,他甚至在书稿立项后在文化圈做了一个抽样测试,以判断其未来的市场前景。“结果它得到了一致的认可,说明我的感觉没有错。”等到《文化苦旅》真的出版,首印10000册不出三个月就售罄,很快又加印了10000册,余秋雨也随之声名鹊起。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