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电(特派记者汪文汉)“要加快推进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陈平平昨日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说,科普馆所要做到一年365天,全天候向社会开放。
陈平平介绍:“十三五”是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的最后5年。到2020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必须要达到10%。让科研院所的高端科研资源走向市民,是实施《科学素养纲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陈平平提出进一步推进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的建议,得到10多名政协委员响应。陈平平建议,国家要尽快出台实施办法,强化科研院所在承担科研的同时,承担科普工作的职能,把开展科普工作作为重要责任和社会使命,自觉承担科普任务,促进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普设施、科普产品、科普人才。
陈平平说,要有效激发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推动标本馆、野外台站、图书馆、实验室等公共设施逐步增强科普功能,做到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和增加开放时间。尤其是科技馆、图书馆、标本馆、博物馆,要做到一年365天,全天候向社会开放。把科研院所已有的植物园、天文台站、展示厅等纳入专业馆建设范畴,实施对外免费开放。
陈平平说,地方党校要开设“科学思维与决策”系列课程,作为公务员培训的必学课程,提升公务员队伍的科学素养。科研院所要定期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面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