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围棋人机大战第5场、也是最后一场比赛中,韩国棋手李世石不敌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以总比分1:4落败。“阿尔法狗”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又实现了一次飞跃。
电脑如一列火车般迅速获胜并绝尘而去,而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严肃地思考一个问题:人工智能的奇点真的会到来吗?它将何时到来?
奇点是机器超过人类智力的临界点
奇点(Singularity)一词的词源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单个的孤独存在,1893年成为数学术语,通常译为奇异点(简称奇点),1965年在运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建立宇宙模型时进入物理学、宇宙学领域成为物理术语,认为无限的宇宙是从“奇点”开始膨胀的。
在人工智能领域,奇点并不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而是一个科学预测。1958年,“阿尔法狗”运用到的蒙纳卡洛算法的创始人乌拉姆,在纪念另一位创始人冯·诺依曼时提到奇点。他认为,“在技术不断加速发展、人类生活模式的改变下,我们看上去正在接近物种史上某个重要的奇点,在它之后已知的生活将无法延续。”1965年,数学家、密码学家古德则用“智力爆炸”具体来表述这个概念。
在1983年,数学家弗诺·文奇提出技术奇点的概念。他将奇点定义为人工智能超过人类智力极限的时间点,在那一时刻以后,世界的发展将会超出人类的理解范畴。最开始的时候感受到奇点存在的还只是一些科幻作家和所谓“预言家”,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都开始担忧头顶这把摇摇欲坠的利刃。
2015年,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斯蒂芬·霍金等科技界名人领衔签署了一份公开信,信中说:“因为人工智能有巨大的潜力,有必要在研究如何利用其好处的同时,避免可能的陷阱。”在公开信上签名的有数千名各界人士,他们认为,一定要保证“人工智能系统必须做我们想让它们做的事”。
关于奇点到来时刻的预测
目前,奇点真正到来的历史时刻人们还无法预测:也许是一台计算机能够设计出比自身更先进的计算机,也许是一个程序能够产生比自身更为强大的程序,或者是人类与机器的融合为一体。一旦奇点被突破,人类的干预对计算机智能的发展将不再起到主导作用。
在关于奇点何时到来的预测中,最为人熟知的有2个。科幻小说家弗诺·文奇1993年预言:“在未来的三十年间,人类将会掌握创造超人智慧的技术手段。之后不久,人类时代就将宣告终结。”近年未来学家、谷歌高管雷·库兹韦尔也宣称,当机器人植入人类大脑中后,将让人类成为类似神明的存在,到2030年,人类将成为混合式机器人。2045年左右,电脑将在意识上超过人脑,我们就能达到一个奇妙的境地,技术发展足够迅速,“严格定义上的生物学上”的人类将不被理解,它将不存在。
不过绝大多数的科学家对奇点的来临还是抱有乐观态度。多数专家认为,人工智能仍面临技术瓶颈,目前应用范围还很狭窄,要像人类那样处理复杂和模糊的情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阿尔法狗”开发者德米什·哈萨比斯说,“阿尔法围棋”只会下围棋,今后希望能将这种人工智能用于其他领域,比如医疗机器人,不过还有很多障碍要克服。
综合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