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跟着孩子诵读《弟子规》
2016-03-20 07:00:00 来源:长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陈晓彤通讯员曹斌胡靓)昨日上午,在硚口区东方红小学语文老师吴芹的指导下,数百名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一起诵读学习《弟子规》——首场“国学经典大讲堂”开讲。“国学经典大讲堂”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长江日报联合举办,今年将定期走进中小学,邀请优秀教师带领学生和家长们一同诵读国学经典。

为进一步引导未成年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家庭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让中华传统文化瑰宝走进校园、走进家庭,真正融入中小学生生活,我市启动“诵经典·传美德·育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国学经典大讲堂”应运而生。讲堂内容围绕中小学《国学经典读本》四大篇目,在分章进行讲解的同时,还设有现场互动环节,让家长和学生可就学习经典中的困惑和心得与大家交流分享。

在昨日45分钟的课堂上,吴芹老师说文解字,引经据典,用生动的故事和通俗化的语言,将《弟子规》关于“孝”的精神内涵娓娓道来。而讲座现场,不光是学生们全情投入,在座的家长们也认真做着笔记,并跟着孩子们一起朗诵着经典篇章。谈到选择“入则孝”作为开讲第一课,吴芹表示,希望帮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从孝开始,通过对“孝”的言传身教,来培育孩子对血缘的尊重,对传统的尊重。一位家长说,家长们也有机会聆听关于国学的讲座,让家长首先成为国学经典的传承人,再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很有意义。

除了“国学经典大讲堂”,“诵经典·传美德·育新人”主题教育活动还将开展武汉市中小学校训演讲比赛、经典诵读365·征文大赛、武汉市中小学生书法大赛等系列比赛,围绕经典读本,展现国学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家庭氛围的积极影响。

东方红小学老师:“孝”的课堂在家庭

吴芹老师与孩子和家长们分享国学经典故事记者郭良朔摄

链接>>>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在昨日国学经典大讲堂上,东方红小学语文老师吴芹对《弟子规》进行了解读,引导家长们思考《弟子规》对家庭教育的启示意义。

“孝”首先要敬听

在《弟子规》中,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一句。吴芹解读,这表示父母的呼唤,必须马上答应,父母的教诲,必须恭敬的倾听。对此,一位学生家长提出了她的疑问:自己的孩子品质没有问题,但性格比较倔强,作为家长还应该让他“去顺承,去敬听”吗?

吴芹解释,大多数孩子都是善良的好孩子,但孝的第一步是倾听父母的要求,第二步才是去践行。她建议父母还是应该从小事开始,引导孩子先学会倾听。

“这是我第一次聆听有关国学经典的讲解,受益匪浅。”学生家长孙慧莉表示,孝的课堂在家庭,如果家长们对经典的内涵都不熟悉,难以起到示范作用。

“孝”不应有前提条件

讲座现场,一位父亲向吴芹提问:“我是一位父亲,也是一位儿子。我和父母之间,会因为观念的不同而产生误会,做的事情父母不太理解。《弟子规》里是如何解释这种情况?”问题一出,引发了大家的共鸣,不少在场的家长纷纷点头。

对此,吴芹引出《弟子规》中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她解释,爱不是交换而来,而孝也不应该存在前提条件。“当父母和孩子之间变成只有你对我体贴照顾,我才会对你孝敬顺从,这样的孝也就不成其为人间大爱了。即使父母对我有误解,我还是对他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吴芹表示,《弟子规》虽然是一本帮助孩子们学习行为处事规范的书籍,但很多道理对家长们来说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一起诵读利亲子沟通

五(1)班的蔡琪睿已能将《弟子规》的内容全文背诵,但她依旧拉着妈妈一起,在讲堂上诵读早已烂熟于心的篇章。“这是我第一次和妈妈一同学习《弟子规》,我们一起听,一起读,一起讨论,感觉特别好!”蔡琪睿说,老师在讲座中还加入了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细节,让她对国学经典又有了新的感悟和理解。

“学了《弟子规》后,孩子变得很体贴,这让我也对其内容产生了好奇。”陪孩子来听课的学生家长刘燕表示,国学经典不只是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更能为他们树立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对成长有着极大帮助。“在孩子的影响下,我也开始读《弟子规》和其他国学经典作品了。现在,有些经典篇目已经成了我们母女之间沟通的载体,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分歧,我们还会引用书中的内容来一同讨论。”

(记者陈晓彤通讯员曹斌胡靓)

国学经典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