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2009年世界湖泊大会在汉召开,武汉市提出,个性是湖泊的魅力所在,人文是城市湖泊的核心品质。武汉着力于打造“人文湖泊”,促进人与湖的和谐共生。
这一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总体方案》,东湖与沙湖连通工程率先启动。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市政处处长张晓达说,正是因为当年保留了沙湖的湖面,使东湖与沙湖连通工程成为可能。
两年后,东湖沙湖连通工程完成,都市泛舟成为现实。连通两湖的水带称为“楚河”,楚河岸边是繁华的“汉街”。楚河汉街穿过武汉中央文化区,这里有汉秀剧场、万达电影乐园。
2012年,沙湖公园基本建成,一同建成的还有东沙绿道示范段一期。这条绿道串起沙湖公园、楚河汉街、放鹰台、武汉大学、东湖磨山、东湖梨园、省博物馆等城市明珠。
2013年6月,武汉提出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十不”理念,明确要求不能填湖,不能环湖“铁桶式”开发,不能把湖岸线建成有钱人的私家花园。湖泊不止要保住,还要成为市民的公共福祉。
5个月后,谋划“第二个百年”的武汉2049研讨会提出,决定子孙命运的,不是我们建了多少工程,而是能否为后人留下足够的生态养育空间。4600亩沙湖将是当代武汉人穿过历史、留给未来的馈赠。
64岁的沙湖周边居民、原团结村村长李大正,现在是沙湖公园特邀管理员,见证了沙湖变迁的他正在和朋友们创作《沙湖之歌》,他说,如今的沙湖夏可摘荷花、捕虾蟹、戏清水,冬可采湖藕、观飞鸟、尝鱼鲜,儿时记忆中的沙湖图景又重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