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2日上午,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机场和地铁站发生系列爆炸袭击,造成34人死亡,200多人受伤。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制造了这起连环恐袭案。
这是IS(伊斯兰国)认领的巴黎连环恐怖袭击惨案后又一起发生在欧洲国家首都的恐袭事件,相隔不到5个月,这反映了IS推行打击欧洲及世界首都的策略正在实施和推进。IS在叙利亚和伊拉克遭到军事打击之后,IS曾对外宣称要改变策略,要对包括欧洲各国首都在内的世界重要城市发动“圣战”,恐怖袭击事件首先在巴黎和布鲁塞尔发生,并不证明其他欧洲国家的首都和世界各地的重要城市就不在IS打击的名单上。
布鲁塞尔恐袭事件无论在恐怖分子多点作案,还是在爆炸物制造方式上,以及爆炸地点的选择上,都与巴黎恐袭案存在惊人的相似,幕后策划攻击的“班底”应是同一批人。但在恐袭规模及伤亡程度上,则与巴黎恐袭案相比有大幅减少之势。这主要得益于自巴黎“11·13”事件发生以来,欧美国家强化了对IS在欧洲的渗透的打击,数天前布鲁塞尔警方抓捕一名巴黎恐袭案要犯,并强化了安保措施,一系列的压力促使了IS提前行动。如果不采取措施,而是坐等IS策划成熟后再行动,那么“3·22”布鲁塞尔事件的连环恐袭案后果还会更恐怖。
这就是我们必须认清的布鲁塞尔恐怖袭击事件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一些观察者仅从比利时的内部因素来看恐袭的必然性,那是偏颇的,对欧洲的移民来讲也是不公正的。布鲁塞尔虽名为“欧洲首都”,但其人口及城市影响力则远不及其他重要的欧洲城市。布鲁塞尔确实是移民及外籍人士较多的城市,但类似的欧洲城市还很多,欧洲自一战以来,西欧各国都接收了差不多同比例的中东和北非的移民,欧洲的穆斯林社区密集程度不是个别国家现象,而是欧洲的普遍现象。
从IS招募的“圣战分子”来源上看,比利时也不是欧洲各国中来源最多的国家。比利时的确出现过政府组阁“真空”、“法语区”与“荷语区”相隔膜,但其警务及其他政府执法功能一直在正常运转。所以,仅从比利时的内部因素来看问题,从而得出“必然性”,将会使我们失去了“偶然性”的判断,从而这类事件再发生在其他地区的可能性上失去应有的警惕。
目前的情报已经证明,IS在实施和推进打击欧洲及世界重要城市的恐怖主义策略中,至少在欧洲是以布鲁塞尔的一个移民聚居区为“指挥所”,此次IS以暴露“底牌”为代价,发动仓促攻势,则证明了IS这一恐怖主义行径正受到各国的沉重打击。这一趋势也再次证明,战胜恐怖主义,就得进行各国之间深度的合作。当前,东南亚正成为IS向东亚和中亚渗透的跳板,美国和马来西亚已在吉隆坡建立了反恐信息中心,亚洲各国应深度吸取巴黎和布鲁塞尔遇袭事件的教训,展开密切合作,共同对抗IS。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