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近“新欧洲”
2016-04-02 07:00:00 来源:长江日报

□和静钧

3月28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捷克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捷克以前所未有最高礼节款待远道而来的中国贵宾,中捷关系升格为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领导人以“专程访问”外交高姿态给当前发展势头迅猛的中捷关系一个浓墨重彩的注脚,这也是几十年以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造访捷克,除了多少带有对2015年泽曼总统冲破欧盟和美国的阻挠、亲自出马参加北京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及阅兵式之回报外,选择捷克作为2016年首访欧洲之地,更是中欧关系又一个“黄金十年”的开局之年、开篇之年的“神来之笔”。

之所以是“神来之笔”,就是中捷关系的提升,将会在欧洲引发示范效应。捷克在欧洲地缘政治结构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它是连接新、旧欧洲的中心点,被称为“欧洲之心”,其境内三条河流的合并改造,势必在新、旧欧洲的中心点辐射出来河运交通延伸线,使欧洲更集中于捷克中心,捷克的外交行动和成果势必产生传导效应,假如捷克已经坚定了其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其他捷克周边国家也会主动请缨加入到这一欧亚陆权联盟中。

捷克是继德国之后又一个欧洲的制造业中心,它与中国的产业对接、战略对接、双向投资贸易安排等方面,有着天然的良好条件,捷克自苏东剧变以来,经济几经起伏,教训深刻,单一型经济和出口依赖型经济的脆弱性暴露无遗,捷克能与复合性、吸纳性程度更高的中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将是有利于其国家利益的明智选择,2015年泽曼总统访问北京时就签下了捷中“一带一路”合作的协议文件,捷克成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欧洲开端之地,中国是捷克欧盟之外的最大贸易伙伴。

而从中欧关系的大局上看,过去20年来,中国与“旧欧洲”关系稳步发展,反而与“新欧洲”关系常生枝节。现在,加入欧盟的“新欧洲”冲动期已经过去,成熟期已经来临,“新欧洲”国家越来越能独立地、基于国家利益来取舍自己的外交战略,不会再轻易受人摆布,未加入欧元区的捷克更能发挥这样独特的作用。中国与“新欧洲”即中东欧16国的“16+1”合作机制的运作中,捷克以地方省州联合会外方主席国的身份,积极承担联系国、协调国角色。中欧关系下的“16+1”机制是中欧关系之基石。

“欧洲之心”捷克拥抱中国,并不是说中欧关系、中捷关系从此就不会有任何问题。欧洲社会与政治的多元性,决定了欧洲对外关系上有多面性。认清主流、撇清杂音、宽容差异、坚持原则,中欧关系就算再有波澜,也会自然进入“不惊”境界。我们应主动利用中捷关系升级之际,多开展一些示范效应强的合作项目,以图互利共赢之举。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