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
2016-04-06 07:00:00 来源:长江日报

刘睿彻

在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什么才是时代需要、人民欢迎的新闻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新年伊始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为新闻从业人员在迷茫时送来定心丸。

习总书记指出,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三有作品,从三个维度指明了新闻的价值取向,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与努力方向。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我们指明了新闻的思想高度。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提升到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高度。新闻工作者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应该树立牢固的导向意识,贯穿于每一次新闻采写中,提醒自己是否把握住了导向,坚守住了职责。坚决抵制有偿新闻,决不能因为片面追求点击量、收视率,就放松导向意识,丧失新闻的思想高度。

“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明确了新闻的温度。作为一线记者,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性原则,大力宣传党的主张,唱响时代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要加倍努力把笔扎根到普通人中,扎根于老百姓真实可感的生活中,把老百姓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反映大武汉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的新面貌。

市民的关注点在哪里,新闻的着力点就在哪里。全面二孩放开,不同类型的家庭有不同的需求,本报做出充分翔实的解答;江城实施医改试点,医疗费用有降有升,患者感受到底怎样,本报记者深入门诊病房,展现医改带来的变化。

要时刻提醒自己,明白“我是谁”,手中这支笔是“依靠谁”,“为了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只有到基层、到一线、到群众中去,才能获得一手材料,写出感人至深的新闻作品。本报记者长期深入医患之间,不断发现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情故事,积极传播正能量,促进医患关系良性互动。

“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阐明了新闻的品质。新闻舆论工作既要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要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问题疫苗流入湖北等全国多地,本报记者跟随江城疫苗运输的全程冷链过程,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市疫苗的安全保障,起到引导舆论、安定人心的作用。

48字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字字千钧。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学习不是短期的阶段,而是一个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长期过程。要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改变老套落后的新闻生产方式,练好本领,能打硬仗,把自己打造成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业务强手、能手。

(作者:长江日报民生部记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