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余熙
Celebrity
Interview
高端访问
余熙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名片中的“由”字改写为“友”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记者余熙摄
上周,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环球网协办的“中日知名媒体人对话会”在东京举行,本报记者应邀与会,采访了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
“日本必须向中国人民谢罪,一直要谢罪到中国人民原谅为止。”鸠山由纪夫紧皱眉头诚挚地说。他坚持对华友好的立场一直没有动摇,他曾到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表示真诚谢罪,去年更是在韩国首尔的烈士墓碑前惊人一跪,这使得中韩两国人民对他的尊敬感和关注度愈加强烈。
长江日报记者问他:“记者几次赴日采访时发现,日本民间蕴藏的对华友好情绪与反战和平立场其实比较深厚、比较广泛。例如许多日本老人都对中国长江日报赴日寻访和平祈愿旌旗的举动深表认同。您是怎样看待日本民间这种反战和平力量的?”
鸠山动情作答:“我任职首相期间两国关系良好,这是两国领导人精心呵护的结果。其后菅直人执政时出现撞船事件、野田佳彦执政时出现钓鱼岛问题,一再严重损害着两国关系;安倍晋三上台后双边关系更加持续紧张。目前日本国内的政治环境对发展两国关系非常不利,我感到很难过,责任主要在日本,必须深刻反省!”
这位政治家指出:“今天的安倍政权在经济上想与中国搞好关系以获利,政治上却又不断地渲染中国威胁论,特别是用南海问题激起日本社会对中国的忧虑。日本年轻人对当年侵略历史并不了解,教科书也回避这一史实,例如钓鱼岛事件很多年轻人就不清楚。但老一辈的日本人对历史有深刻记忆。因此促进两国关系改善,一定要多进行民间的交流。”
鸠山说,波茨坦公告对日本领土范围作了明确界定,不包括钓鱼岛。“我有责任把这一正确的历史观告知日本社会。”
鸠山说,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特别迅速,而日本则因经济泡沫的破碎陷入长达20年的衰落。面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日本社会开始弥漫着一种羡慕、嫉妒和焦虑的情绪,一些对中国充满恶意的揣测也随之出现。这种局面令人惋惜。
他特别指出:“当今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局面对安倍政权非常不利,只有对外强硬才能赢得人民支持,低迷的经济助长政治右倾化。”
在其后几天,记者再度与鸠山接触时,注意到他的若干细节。比如,他把自己名字“由纪夫”在名片中改写成“友纪夫”,借此彰显自己致力于“世界友爱”的和平情怀;他在记者笔记本上用中文写下“雨天友爱”,喻指两国政治关系尽管处于“雨天”,但人民的关系当为“友爱”;当本报记者用手机向他展示长江日报当日报道他的网页时,鸠山十分认真地接过手机低头仔细翻看,并用中文轻声读出。少顷,他抬头笑着用中文说:“非常感谢。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