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罗京董晓勋刘元聪
如果说武汉园博会讲述了一个生态回归的故事。那么,园博周边社区过去一年的变化,则讲述了生态回归后带来的地段价值变化,并因此而带来的社会心理变迁。
“社区出行更方便,小区人气更旺,这一年的变化特别明显。”昨日,家住园博南社区的居民李先生说,这些变化,都是园博会带来的。
社区配套发生巨变
香缇美景400户贫困居民出行不再难
家住江汉区香缇美景小区廉租房的张爹爹,昨天一早便出门去医院检查身体。“过去啊,得走上半小时才有公交站,出门可是大难题。托园博园的福,现在方便多了!”
江汉区辖区内,唯一毗邻园博园的社区,是位于东入口附近的汉兴街长远里社区。社区内靠近园博园的有8个小区,其中香缇美景小区困难居民最为集中——2900余户居民中,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占了近400户。
香缇美景小区建于2006年,由经济适用房、还建房、廉租房三部分组成。社区负责人介绍,还建户大多来自于江汉区花楼南片、泰源轻纺城、万松园武展等地,其中不少是下岗居民。
社区居民指着园博东路告诉记者,“过去,这条路的旁边就是排污明渠,渠岸堆着渣土和垃圾,一到夏天臭气熏天。受明渠影响,周边没有开发商愿意进驻,交通也成了死角。从小区走到公交站,1.6公里路,年轻人快走都得15分钟,老年人得走近半个小时。”
随着园博园的建设,这里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垃圾堆场搬走了,过去的“羊肠道”不仅拓宽了,还规划成了单行循环道路,新建了3座停车场。而最让低收入人群拍手称快的是,新添了5条公交线路,出行不再难。
就业机会大量增加
退休奶奶给孙女买上心仪玩具
58岁的魏宝贵,是东西湖园博社区金银湖新村居民。园博园建成之前,她退休在家照顾孙女。
2015年9月,园博园开园后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她凭借自己的烹饪特长,通过应聘成了园博园食堂的一名员工。
找到新的工作后,她每天都能享受免费的工作餐,还有每月1900元的收入,加上退休费1600元,共计月收入有3500元。
“以前家里经济不宽裕,孙女喜欢的玩具也不敢给她买,现在收入好了,负担也没那么重了。”魏宝贵说,现在工作环境美,人心情也好。
而一些靠打零工生活的居民,也在园博园中找到了新工作。园博社区居民嵩胜华2005年在金银湖新村购房入住,早年一直在外打工,工作不太稳定。
2015年9月,园博园开园后需要保安人员,他应聘当上了保安,现在在园博园指挥中心工作,月入2000元,就近工作让他省了不少开支。
园博园建成后,一些以往因为金口垃圾场的异味而逃离社区的居民,纷纷回迁。嵩胜华说,人气旺了,现在小区里面的商店也开多了,“都说生意比以前好做多了。”
周边居民归属感增强
“园博人”让他们倍感自豪
赵松林搬来汉口城市广场前,居住在热闹的民意四路。他说,自己从小长在那里,以前跟人家介绍自己住的地方,一声“六渡桥长大的”,在老武汉中非常“玩味”。
现在,跟亲戚朋友介绍自己住的地方,他一句“园博园西门旁边的小区”,总是引来大家的羡慕,“又玩上了味”。
园博会是武汉近年来最大的一次盛会,给三镇市民留下很深的印象。硚口区园博北社区党支部书记涂飞说,园博园开园前的宣传和造势,使得社区居民对“园博人”的身份非常认同,“很多居民以往都居住在中心城区,对搬迁到这里有失落感,现在感觉大为不同。”
在园博会开园前,周边小区居民大量迁入,社区居委会也相继成立。两次中风的低保户魏心忠说,“环境好,事也有人管,办什么比以前方便许多。”
园博园为媒,居民互动有了空间。金银湖街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天晚上园博园北门广场都有200多人跳广场舞,园博园社区两位居民在园博园北门广场义务开展广场舞教学,并长期组织集体活动,赢得周边居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