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同
三年,对于人的一生不能说是漫长的时光,然而三年的光阴却足以让整个的世界物是人非。在金风萧瑟的秋天里,不期而遇地再次邂逅纽约——这座曾经工作生活过四年多的城市。欣喜和感慨之余,当我尝试着找寻那些数年前深切感怀的记忆,却体尝了人世变迁的惆怅和苍凉。
放眼望去,市井依然繁华,人潮如涌,霓虹闪烁,一切与三年前并无二致,然而许多曾经的人、物、事却已悄然不在。在6大道25街的街角,那个曾经热闹喧嚣的周末市场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断壁、瓦砾和阴沉的脚手架。我在街头逡巡几个来回,努力搜寻尘封的记忆中时常闪回的那些鲜活的片段,但最终还是迷失。“不用找了,他们都走了,不知去了哪里;这里要建摩天楼,你知道的,靠摆地摊为生毕竟是很艰难的。”一位好心的白人老头告诉我。
在79街的周末市场,我循着记忆毫不费力地找到曾经多次造访过的摊位,但那里空空如也,旁边是一位似曾相识的大妈在摆摊。还记得三年前这个摊位的主人是两位笑容可掬的老人,一位坐轮椅,一位拄拐杖。尽管行动不便,但他们总是风雨无阻,准时出摊。他们对顾客很友善,经常风趣地调侃。我从他们那里买过一只小酒壶和几幅旧画。彼此熟悉了就成了朋友,即使不买东西每次也要寒暄几句。他们偶尔说起上世纪70年代曾经去过中国的经历,眼神里透射出愉悦的光芒。
我向摆摊大妈打听他们的下落。大妈一脸的悲伤,“很抱歉,先生,我得告诉你,他们中一位已经去世了,另一位卧病在床,很久不来了。谢谢你还记得他们。我们一直是在这里摆摊的邻居,他们都是好人,可惜我也不知道他们住在什么地方。”我的脑海中萦现出两位老人和善温暖的笑容,胸中却涌起无边的悲凉,眼眶润湿了。
我不想再去回访任何的故地了,也不再想拜访曾经的故人,甚至有些后悔重返纽约。短短三年时光,物是人非,人世间的变迁令人心碎。蓦然想起那句名言:如果爱一个人,请让他去纽约;如果恨一个人,请让他去纽约。然而,爱与不爱,纽约在那里;恨与不恨,纽约在那里。行走在纽约萧瑟的寒秋里,默默地想着,踽踽地行着,不知不觉中央公园已在眼前。夏日的万木葱笼已被点染成大片大片秋的红晕,厚积的落叶兆示着漫长冷冽的严冬即将来临。只是在女儿曾经玩耍过的公园里,孩童们无忧无虑笑声依旧清脆悦耳,在他们的世界里永远是山花烂漫的春天。纽约纽约,相见不如怀念!你若安好,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