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车莉)我市将2016年定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公众教育宣传年”,并围绕这一主题实施开展“武汉市处非公众宣教工程”。昨日,长江日报记者从市金融局获悉,今年,该局将多形式、多渠道、多举措、全方位地开展处非宣传活动,通过行之有效的公众宣传,不断提高市民对非法集资危害性的认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培养正确投融资理念,自觉抵制和远离非法集资,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案件的发生。
当前,非法集资活动呈现出风险加速暴露、手段翻新升级、形式专业隐蔽、蔓延速度加快的趋势。我市非法集资风险比其他同类型城市爆发时间相对较晚,涉案金额相对较小,涉非人员相对较少,处置也较为果断,风险总体可控,没有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市金融局负责人介绍,从全面风险排查的情况看,非法集资风险的危害性比预想的要大,出现异常情况、存在问题的企业比预想的要多,风险蔓延速度比预想的要快,且宣传和资金结算网络化后转移更快、覆盖区域更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加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资金供给矛盾还将长期存在的环境下,我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仍然十分艰巨。
据悉,今年年初,我市就在全省率先启动“武汉处非公众宣教工程”,向每位市民发送远离非法集资告知信,推送防范非法集资短信;制定了统一宣传口号、标语,发放宣传品20万余份;在全市所有金融机构营业网点、门店LED屏等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不间断滚动播放和提示非法集资风险与危害信息;各区按照包保责任制在每个公司(门点)张贴了告示牌,在每个社区设置了宣传专栏;积极协调市交委撤销了全市出租车LED屏涉非广告;对全市已立案企业的户外广告牌、门面招牌进行强制清理和拆除。
4月,市处非办还开通了“武汉处非”官方微信,每两天推送我市处非工作动态及与非法集资相关的知识、政策、案例。
下一步,我市处非公众宣教工程还将陆续推出处非公益广告;组建处非宣教讲师团开展线下宣讲;联合金融机构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公布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与媒体合作开辟处非金融专栏;尝试将非法集资相关知识植入武汉本土出品的话剧、小品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表演;开展网络征文、知识竞赛、优秀作品征集等活动。
目前,处非宣传教育讲师团的组建工作已启动,拟招募100名讲师,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楼宇、进市场”的“六进”宣讲活动。4月21日,市处非办通过官方微信启动了处非宣传讲师和志愿者的全城公开招募。招募信息发布2个小时内已接受200余人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