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蔬一饭中塑造幼儿的性情
2016-05-13 07:06:00 来源:长江日报

见习记者吴秋娜

眼下正是幼儿园招生季,4个月后,宝贝即将入园,迎来人生的另一个断奶期。孩子们入园后,家长们操不完的心,防焦虑、防生病、防哭闹,更关心一蔬一饭的重要。孩子在幼儿园吃什么,怎么吃,不仅关系着身体的强健,更塑造着孩子的人格与性情。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幼儿园王岚园长提醒家长,入园前,请先给宝贝上堂正确的“食育”课。

武汉百强幼儿访谈

孩子们什么都要吃一点

“老师,这个黑颜色的菜(木耳),没见过,我不吃!

老师,这个菜菜有怪味(芹菜),我不吃!

老师,这个菜太长了(有叶子的菜),我不吃!

老师,你不喂我,我不吃!”

……

入园第一天,午餐时王岚会去各个新生教室转悠,在孩子们此起彼伏的“我不吃”的语录里,装满了各种拒绝的理由。

制定合理的“幼儿园带量食谱”,为幼儿提供“全面、平衡、适量”的膳食,是幼儿园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措施。王岚解释,带量食谱是幼儿园通行的专业儿童食谱,是根据幼儿每日膳食中各种营养素和热量供给量标准,解决目前幼儿营养过剩或营养缺乏的方法。“比如炒青菜,我们的食堂师傅一定会放一点黑木耳、香菇等,保证食材的多样性,营养全面均衡。”

考虑到孩子的肠胃消化和咀嚼能力,幼儿园通常会把食物切成小块,但是依然有部分孩子吃肉说嚼不动,菜叶长一点吃不进去,没见过的菜害怕吃。

如何在短短几个月内让孩子们嘴巴变得泼辣?王岚给家长们布置了作业:让孩子们什么菜都吃一点,芹菜、韭菜、黑木耳、胡萝卜……蔬菜并没有好坏之分,各有营养价值,家长们不要暗示哪种食物不好吃,自己要做个不挑食的榜样。

王岚认为,餐桌上的五味变换,不仅关系着孩子身体的强健,更塑造着他们的人格与性情。小班新生通常都有程度不一的分离焦虑症状,有的孩子会凸显在饮食上,不熟悉的食物不碰。王岚说,这很正常,孩子在寻求一份慰藉,熟悉的饭食可以让他们得到安全感。越是不挑食的孩子,他们越容易找到熟悉食物味道,分离焦虑可以从食物上得到转移。

别剥夺孩子咀嚼的权利

入园的孩子中,有的3岁多,还不会自己吃饭,每餐坐等老师喂饭,不仅吃得少,吃得慢,咀嚼能力也差。一问原因,原来从小被家里老人喂习惯了。

根据多年的幼教经验,王岚总结说,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主要原因是平时在家祖辈们过于宠爱,凡事包办,导致他们缺乏自己动手的意识。另外,有些父母觉得孩子自己吃饭麻烦,怕脏,往往给孩子吃一些精细食物。精细的食物含纤维比较少,不需要怎么咀嚼,这会让孩子的牙槽骨和颌骨缺乏锻炼,从而发育不良。

其实,好多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喂饭是对孩子的伤害。因为,喂饭容易使宝宝失去耐心,丧失吃饭的乐趣,更缺乏自我服务能力和独立性。长大后,这些都会成为孩子的性格短板。

王岚建议,孩子1岁的时候,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动手,给他买独立的饭桌,让他学会自己吃饭。3岁上幼儿园时,幼儿应该基本能做到自己动手吃饭。等到中班、大班后,像吃饭、穿衣服、上厕所这样的基本生活技能,都应该能掌握。

教孩子正确地吃饭很重要,王岚强调,三四岁是养成孩子饮食习惯的关键期。2周岁左右,胃肠道基本成熟;3—6岁时,味蕾发育成熟,此时,由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一同进行正确的“食育”,能帮助孩子感受舌尖上的美好,养成合理膳食的好习惯。

名师名片

王岚

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幼儿园园长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