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推”先模会加速形成 现代治理的合力
2016-05-18 07:06:00 来源:长江日报

“海推”先模会加速形成

现代治理的合力

□黄红云

今年的武汉先模推出了海推海选模式,有的人就是因为自荐和群众推荐,成功当选了。不用说,这在武汉劳模表彰史上,是一个触动公众神经的创新举措。原因在于,此举打破了先进模范候选人一般只通过内部指定渠道产生的惯例,让更多劳动者有机会参与评选,圆心底的“劳模梦”。这个海推的过程注定不平静,在具体工作中,也有分歧。但结果证明,这种创新是成功的。这种创新模式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三个方面的理念。

给底层人更多关爱草根百姓有获得感

武汉海推海选劳模,给底层永不绝望的人提供了可及、可实现的机遇。海选的过程我们也看到了,处于第一线的劳动者,充满了对劳模的崇敬和向往,这也是一种诉求和期盼。特别是在面临国企、央企改革过程中,很多职工发出了呼吁和声音,我们没有理由冷漠。劳模是一种榜样,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劳模评选必须做到客观、公正,经得起社会各界的检验。武汉的做法可谓打开了一个新通道,有助于产生更符合公众期望的先进模范,特别是来自一线的草根劳模。其实,一个劳模的称号并没有解决他们的问题。但是,这种关切和认可,是他们所期盼的。他们的诉求代表了一种声音,我们的政策制定者要善于面对批评,要学会打捞沉默的声音。不同声音,不同的现实和利益诉求,是任何改革在推进过程中,所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好的,这是一种政治考量,也是一场平衡的艺术。在当下改革推进中,各级政府,特别是工会组织给劳动者更多关爱,给草根百姓更多的获得,这是整合社会力量的最佳选择。

工会组织功能转换从协调走向协商

社会学认为现代治理的关键是形成社会合作,又把社会合作分为自发性、自觉性、自为性三种,第一种已经瓦解,第二种有碎片化现象,第三种有缺位的地方,那怎么实现社会合作?尤其是社会层面的合作。富人和穷人、企业主和工人、市民和农民工怎么才能共处、协商、让渡?在现阶段还是非常难的。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上,我们各方面的工作都有利益协调的传统,而利益协商的传统比较薄弱,这是最大的问题。所谓利益协调就是领导出面,统筹、分配,有问题都找你,包括工会组织的职能与工作方法基本如此,劳模评选方式延续的都是这种传统和方法。所以,原来的劳模大多是领导说了算,工会说了算,部门说了算。作为社会组织,工会的协调作用是比较充分的,纵向的表达是比较畅通的,但横向的协商就相对薄弱,沟通机制不是很健全。现代治理体系中,横向协商尤为重要。这次劳模的海选,是一次成功的案例。表明工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管理的触角应该向下沉,向街道、企业、社区和草根组织下沉。实践证明,这些草根都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正面力量。同时,他们的利益和表达都得到了工会和政府的重视和回应。如果我们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都能发挥这样的功能,都解决机关化、官僚化问题,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将会更加包容,更加和谐。

创新凝聚共识形成社会治理合力

从人的角度来看社会治理,就是不同的阶层都应该做自己的事情。关键是要意识到,这个社会是我们共同的社会。劳模海推海选的过程,我们看到了基层职工的参与热情,这实质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多赢的过程。近几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我国多年来积累的社会经济突出问题和矛盾的集中凸显相叠加,对现在的治理体系和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同过去相比,今天治理体系本身面临改革的难题更加复杂,要调整的利益和权力关系也更加复杂。我们海推海选劳模,就是给社会一个回应,我们在各领域,给百姓更多的获得,给百姓更多利益让渡。习近平总书记说:“必须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摒弃任何私心杂念,把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这些描述的背后,也是对官员、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的一个要求,也就是说,我们要超越自身利益,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为大众着想,为未来着想,这样才能凝聚共识,加速形成社会治理的合力。从另一个层面看,面对今天日益原子化、碎片化的社会,重建正常的公共生活,才是可靠的出发点。每一个普通人,要重塑一种新的个人主义,即每个人积极承担在其公共生活中的一份责任,尽力而为。如果我们的社会,这两个方面都能实现这样的局面,那么将会加速形成强大的社会治理的合力。只有这样,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才能够发挥更大的能量。对这样局面的到来,我们充满期待。

(作者为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