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身后事低调到极致
2016-05-26 07:07:00 来源:长江日报

有人将鲜花送至杨先生寓所楼下记者柯立摄

本报北京电(驻京记者柯立)昨日凌晨1时10分,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

长江日报记者昨天下午得到消息后,探访杨先生所住小区、协和医院以及她所属单位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没有看到挽联、花圈等悼念物;有人将鲜花送至杨先生寓所楼下,也被小区管理人员谢绝。

出版了《杨绛全集》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杨绛生前有遗言,火化后再发讣告。她从前就曾对责任编辑胡真才说过,如果去世,不想成为新闻,不想被打扰。”

昨天下午3时许,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中国社科院,在相关工作人员处获悉:2012年春天,中国社科院院长陈奎元看望杨绛先生。她提出三要求:“一、我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二、不受奠仪;三、至多七八至亲送送。”

自从1977年一家三口落户北京三里河国家发改委附近一个小区至今,杨绛从没有搬过家。老邻居们都知道:“这里几百户居民,只有她家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

小区内一位阿姨告诉记者:“三年前她还经常在小区里遛弯,见有人打招呼,也会和蔼示意。”另一位在小区里当保姆的中年女子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前夕我看到她在阳台上晒太阳,我大声跟她招手,她也笑着对我挥手。”

为了避免过多打扰,小区物业负责人带领3名保安在杨绛寓所单元门前守护,一些抱着花束前来悼念的人都被劝回,所送鲜花也被谢绝。昨晚7时46分,杨绛先生的保姆从3楼下来,记者上前表明来意,保姆摇头谢绝接受采访。

昨晚9时,长江日报记者在小区里邂逅刚从美国回来的小区住户小崔。她告诉记者:“去年春节我还去杨奶奶家拜访过,她的记忆非常好,还当场背了四书五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