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为陕西老腔 给出一半分值
2016-06-08 07:09:00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刘嘉通讯员关虹

今年,有两套高考语文试卷不约而同的关注了陈忠实。湖北选用的全国I卷语文试卷中,第四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一篇题为《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的文章,介绍已故作家陈忠实的写作之路。而自主命题的北京卷语文试题中,选用了陈忠实的一篇散文,讲述他的“老腔情结”。对此,武汉六中语文高级教师周兴华认为,这并不仅是巧合,这既是向已故作家陈忠实致敬,也是在倡导着中国本土文化的回归。

全国卷是25分的阅读题

引导关注扎根泥土作家

湖北考生使用的高考全国I卷,在全国卷的这篇《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最后,有两条链接,向考生这样介绍: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创作艺术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是独树一帜的。

今年4月29日,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武汉六中语文高级教师周兴华记得,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在语文课上特意跟班里的学生谈到过陈忠实,介绍了《白鹿原》。班上有一些学生读过《白鹿原》,还有不少看过同名电影。

“高考语文试卷中考到陈忠实,其实并不令人意外,他的作品和生平事迹是中国文坛的一笔宝贵财富,值得年轻人精读、学习。”周兴华认为,陈忠实是中国众多作家中,为数不多的重视民族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他的作品不是以腐朽为美,也不是以残酷或者淫秽为美,而是踏踏实实写民族的精神,这应该正是出题者所看重的,也是时代的需要。”今年5月,武汉六中出的模拟题中,也有一篇阅读题是介绍陈忠实生平事迹的。

周兴华分析,湖北考生面对的这道阅读题分值25,在语文试卷中占的比重不轻,仅次于60分的作文题。这篇阅读理解设问并不难,基本上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考察的是考生的阅读分析、比较能力。但是在语文考试中,材料只是外壳,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引导学生关注像陈忠实、贾平凹、路遥等这样一批扎根泥土、书写中国现实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可以说,高考语文的这道阅读题是在向他们这样的作家致敬。”

北京卷是74分的阅读+作文

倡导中国本土文化回归

今年,在满分150分的北京卷中,其中一道阅读题选用的是陈忠实的散文《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分值24分),讲述了他第一次听到老腔的经历、感受,以及对这种本土特色文化的思考。他写道:“这是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在这篇阅读文章之后,“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也作为二选一作文题之一,请考生就此写一篇议论文(分值50分)。

“老腔”这个名词,考生们应该并不陌生。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歌手谭维维和老腔艺术家合作,演唱了《华阴老腔一声喊》,“老腔”也被更多国人认识。甚至有网友调侃,谭维维“泄露”了今年北京高考题。

在周兴华看来,老腔、秦腔这些中国古老的文化正在慢慢流逝,只有真正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才会对这种流失感到心痛和悲哀,也会由此产生危机感。近二三十年来,中国人普遍处于一种浮躁的状态之中,站在文化的十字路口不知如何前行,而高考关注老腔,其实体现的是中国本土文化的回归。在今年的高考全国语文试卷中,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如殷商文化、甲骨文、《史记》、《说文解字》、古代的官职等等。“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传统和精神,重视传统文化,才能让语文成为真正的中国语文。”

除了“老腔”,其实还有更多中国本土文化正通过电视、网络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以不久前引起讨论的电影《百鸟朝凤》为例,电影中讲述的唢呐文化的故事,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共鸣。“不论是老腔还是唢呐,都是根植在中国人心底的旋律,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国外的知识和文化,回过头来看,老祖宗的东西其实是个宝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