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作品
莫尼埃作品
▲在武汉CBD武汉中心大厦楼顶俯瞰
▲轮渡上看鹦鹉洲长江大桥
本报讯(记者宋磊通讯员李霞褚雪迪)去年11月,武汉美术馆、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邀请法国摄影家莫尼埃(BertrandMeunier)和中国摄影家田飞共同拍摄武汉,10天时间里,两位摄影家行走江城,为城市留影。12日,“彼·城——摄影艺术展”在武汉美术馆开幕,展示这批摄影作品。
在法国,莫尼埃以拍摄“中国主题”著称,自1998年来,莫尼埃多次来中国拍摄。田飞现为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长江日报资深摄影记者,擅长纪实摄影。此次拍摄,为二人首次合作。
“虽然都拍摄武汉,但我们对于武汉的认识和想法差别很大。”田飞告诉记者,起初,他和莫尼埃打算结伴拍摄,但几天后,两人发现,同行摄影几乎不可能。“我们想拍的东西、想表现的主题都不一样。”于是,一起拍摄5天后,两人“分道扬镳”。
田飞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他决定“扫街”,拍了很多市井百相:早点摊、打盒饭、骑电动车、街头小贩等。“反映武汉变化,不一定非要拍建设成果,人的生活、精神状态同样值得记录。”10天的拍摄让田飞对武汉人有了新的感受:新、老武汉人,没有明显差异,对城市变化都从容、淡定。“正是因为此,城市更现代化、更包容了。”
相比田飞的随机状态,莫尼埃拍摄更有计划。“10天时间抓住一座城市的灵魂,对于一个外国摄影师来说,太难。”莫尼埃说,他只能用一个固定的视角去表现武汉。
拍摄开始后,莫尼埃在城市中行走,心生疑问:这座长江边的城市,是怎么飞速发展起来的?于是,他走进老城区和待建的工地,将镜头对准建筑工人、建设现场,用黑白胶片记录城市的建筑者和建设过程。
“高楼更多了,道路更密了,这里真的很漂亮。”莫尼埃说,相比10年前,武汉变化很大,武汉的建设者让他由衷敬佩。“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依靠的就是双手的劳动。我想展示这一点。”
“他们以不同方式展现发展中的武汉是如何脱胎换骨的。”摄影评论家丁遵新表示,两位摄影家拍出了他们“心中的城”。
本次展览由武汉美术馆与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共同主办,是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系列活动之一。展览将持续至7月3日,市民可免费观展。
▲汉口中一路上建筑工人肖像
▲绿植从汉口后湖大道城市广场旁围墙垂下
扫一扫了解
展览详情
▲昙华林里跑过的小男孩
摄影家说>>>
拍武汉不能只拍漂亮风景
记者宋磊通讯员李霞褚雪迪
▲沿江大道集稼嘴
田飞
近年来,武汉巨变成为热门摄影题材,但田飞和莫尼埃拍武汉显得“另类”。他们不拍高楼大厦、生态美景,都将视角对准老房子、老街区。12日,两位摄影家均表示,拍武汉,记录历史比留下漂亮照片更重要。
莫尼埃多次来中国,他感受最深的是武汉乃至中国的飞速发展,“我要通过摄影折射出中国城市的飞速发展。就像拍巴黎,我不会去拍凯旋门、艾菲尔铁塔。拍武汉,我会展示她的另一面,更能代表城市的今天、未来”。
“我的照片不展示美,它不是明信片,这一点非常重要。”莫尼埃说。
“这些照片可能现在看来平淡无奇,但以后,它们有可能是一个城市的珍贵记录。”田飞说,法国摄影大师马克·吕布启发他,摄影作品必须具有时代特征,才能够留存于历史。
田飞感叹,武汉近年飞速变化,“新的建筑一片接一片”,花楼街等老街区在慢慢消失。“作为摄影工作者,我们有一种紧迫感,要去记录这座城市。城市的特色文化,需要用镜头永远留存下来”。
莫尼埃
记者陈卓摄
▲12日下午,法国驻汉总领事马天宁欣赏摄影作品并拍照留念
记者郭良朔摄
[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