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的一场革命
2016-06-20 09:28:00 来源:长江日报

城市空间的一场革命

□本报评论员李杏

从去年年底开建的环东湖绿道,其计划目标是今年12月28日建成开放,目前工期已经过半。这则消息上周刷爆了朋友圈,不仅是武汉本地的热门话题,也引起不少跑友和骑行爱好者的关注。

环东湖绿道受到高度期待绝不是偶然,秉承打造“千年之作、传世经典”的理念,武汉这次要建的是世界级绿道,更是完全属于人民的城市生活新空间。

绿道整合城市绿色空间

绿道究竟是怎样的,其实并不需要多严格的定义,当人们置身其中时,那种亲近自然的舒服感觉就会油然而生。现代城市中,小规模的绿道其实并不罕见,或许就是一条林荫路,或许就在社区旁边,给人带来点滴的美好心情和体验。

环东湖绿道,这样长达二十多公里的绿道,囊括了城市的自然腹地。景观、休憩、运动等多功能集束一体,足以让人徜徉其间真正享受绿色福利,享受慢生活,满足人们对城市空间的各种想象,这是举城市之力才能创造的奇迹。武汉在绿道建设上的决心和行动力,让我们对未来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东湖需要精雕细琢

武汉在环东湖绿道上倾注的热情,其实也是并不意外的,作为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这颗璀璨的明珠一直都在等待向世人闪耀光辉。东湖常被拿来与西湖比较,相比之下,西湖名声在外,别有一番人文情怀,但从自然禀赋来看,山水相依的东湖完全称得上天生丽质难自弃。武汉的东湖,多年来迫切需要的是一番用心的精雕细琢,恰如其分地挖掘和展示东湖的美,并且让人充分享受到这份美。

今年首届“汉马”的成功举办,可以说是武汉的一次惊艳亮相,让跑友们领略到“武汉,每天不一样”的确切含义。“汉马”的路线中,穿过了武汉近年来建设的诸多最美绿道,这无疑成为了一大加分项,也给人们留下了直观的印象——武汉是一座遍布绿道的宜居之城。以绿道著称,对城市而言是一个美好的标签,这不仅是通过一次活动取得的效果,更是人民普遍享受到美好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城市道路新定义

东湖南路到风光村沿线,是比较早建成的环东湖路的一段,具备绿道的雏形,沿路风景也很优美。但是,这条路常年以来交通十分繁忙,且道路偏窄,没有像样的人行道,即使有武汉大学这一著名景点,却常年都有机动车连续不断地呼啸而过,扬尘和噪音大,实在称不上一条可以惬意散步的绿道。后来,经过改造的东湖南路得到了拓宽,并且加强了绿化,对行人和自行车更加友好,很快就受到了游人的青睐,也为绿道的建设探索了经验。

按照目前的规划,环东湖绿道建成后,除部分承担交通功能的路段外,将禁止机动车通行,只允许电瓶车、自行车和行人通行,绿道沿线景观将免费开放,包括磨山景区的一部分,都将敞开大门欢迎游客。此外,以环东湖绿道的建造规格,完全有条件考虑策划国际环湖自行车比赛。可以看到,环东湖绿道的建设,瞄准的是不同于传统景点的模式,既打破很多风景区的封闭式管理,也一改对道路建设以通行能力为主的认识,而是从人的体验入手,致力于创造一片繁华都市里“安静”的绿色空间。

以“千年”视野衡量建设回报

现代城市都在向高大繁忙发展,在城市中寻得一片宁静之地越来越奢侈。但是,城市也是人的家园,能够为人提供安静的去处,是城市发展到更高阶段的要求。人们期待绿道,欢迎绿道,表达的就是对安静生活的向往。城市在绿道上的投入,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回报,这看起来似乎“不划算”,却是一种更注重城市本质的发展理念,那就是以人的需要为根本追求和目标。很大程度上,一座城市对绿道“上心”,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继武汉江滩以后,整个东湖将成为又一大“人民乐园”,不设任何门槛地由人民所共享,这就是武汉对利用好自身优良的自然资源的理解,也是武汉在城市建设上坚持的方向。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