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耿珊珊通讯员吕翔宇)只要让百姓懂法学法,很多医疗纠纷可迎刃而解。昨日,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蔡甸区第三方专业纠纷调解机制运行,3年挽回经济损失近9000万元,今年以来,未发生一例医闹事件。近期还将在劳动争议、交通事故、食品安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和征地拆迁等领域建立行业性专业调委会,帮助化解矛盾,服务群众。
去年6月,家住蔡甸的患者王某小腹疼痛到该区某卫生所就诊,医生给他做了多项检查,其中一项显示有心肌缺血表象。当时,医生没有把心肌缺血表象放在心上,就按医疗常规给他配用消炎止痛药。10分钟左右,王某身体反应强烈,院方实施抢救效果不佳又转送区人民医院抢救,后无效死亡。
几天后事件发酵,社会影响恶劣,区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迅速介入。调解员认为,检查显示患者心肌缺血,医院却仅做了一个常规的处理,存在过失,应承担相应责任。经调解,院方同意一次性给予死者家属17万元经济补偿。再经调解员多次调解,双方签订调解协议。
该区区委法治办透露,蔡甸区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受理大小矛盾纠纷635件,减少经济损失近9000万元,依法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了医闹及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