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耿珊珊通讯员吕翔宇)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需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昨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委法治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今年我市将推出“法治惠民”项目,并将大力实施。
今年,是武汉法治建设承前启后,全面推进的关键一年。近日,在全市“法治惠民”工作座谈会上,来自城区和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群团组织等8个单位代表各抒己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项目。
市工商局表示,将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目标,通过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开展“订单式打假”维权,强化信用监管,推进法治惠民工作。市总工会着眼于拓宽职工法律援助渠道,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职工法援维权服务,并于今年6月联合多部门成立劳权法援服务团。而蔡甸区作为新城区代表,准备依托农村“村村响”广播在高峰时段开辟法治专栏,通过“一日一法、一日一案、一案一评”等形式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据悉,“法治惠民”项目以坚持服务大局、项目推进、法治特色,注重实效为原则,从执法便民、司法为民、法律服务等三个方面,构建长效工作机制,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法治武汉建设的红利。
昨日,市委法治办透露,今年将与长江日报一起,梳理一批有影响的“法治惠民”项目,进行试点宣传推进,明年将大力实施全市“法治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