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和谁看球呢?
记者耿尕卓玛
每到夜晚,在大智路一家烧烤店门外,各式的人群聚集到了这里。有踩着三轮车一脸疲惫的,有穿着代驾背心等待接活的,也有散步行至此处的……他们的着装或者洋气,或者落魄。
走到这里,他们都停住了脚步,站立着,或干脆坐在地上。
在他们的面前,是一块电视屏幕,屏幕上,正播放着欧洲杯。我路过这里,本来走远了,又转回来,竟然有些感动。一块屏幕,竟把毫不相干的人连接了起来。
球赛当然是粘合剂,更要感恩于这个小店老板,招揽生意之余,无偿营造了这样一方场域,让这些本来要独自回家看球的大男人突然有了陌生的伴。
虽然我不看足球,但深知这种一群人看球的乐趣。高中时,曾有几个这样一同看球的好伙伴。三个女生,像文科班里的异类一样,不聊八卦,不爱打扮,每天传看着新买的《灌篮》、《篮球先锋报》。
那时,我们仨一人爱科比一人爱邓肯一人爱麦迪,喜欢邓肯的那位尤其花心,追逐邓肯的同时喜欢着诺维斯基、纳什、吉诺比利。这位“花心”女孩总是梦到她中意的这些球星,然后细细跟我们交流梦中的偶像是何等风度翩翩。
那一年梦六队要来广州,我们计划着凑钱前往。你知道,高中的孩子零花钱并不很多,更不敢伸手向父母要钱说是去看偶像,我们开了几次秘密会议后,决定成立一个梦六基金,每天有零钱就往里放,并昭告身边的所有朋友,有零钱请投箱。
一开始,朋友们都很给力,买完冰棍剩个五毛啥的都往里扔,慢慢箱子越来越沉。不幸的是,一位效仿者突然出现。一个模样可人的女生用这种方式为自己凑钱买鞋,对,买鞋!没想到,这样的烂理由都有人支持,她真的凑了300多块,买了一双当时很流行的茵宝运动鞋。
我们的结局也不是太差,凑到600多块。可是,不知为什么我们的计划最终却没有成行,那钱一直存放在那位“花心”女孩那里,我们不愿分钱,也没有找到更好的用处,最后不了了之,永远留在了“花心”女孩的荷包里。
毕业后,我们偶尔会在网上聊聊NBA的新赛季,我还是坚持每期不落地买《灌篮》,只是越到后来越意兴阑珊,毕业后再也没有买过。今天突然又想起这段岁月,我们仨也散落各处,那个“花心”女孩已为人母,另一个断了联络。不知道她们还看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