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胜利街的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中央秘书厅设在这里。当年,中共中央一系列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重大决策,都是在此做出的记者彭年摄
记者欧阳春艳
在汉口胜利街与黎黄陂路的交叉路口,有一座坐西向东的三层红砖洋房。1926年底至1927年夏,大革命中心移至武汉,中共中央机关由上海迁到武汉,这里正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央秘书厅设在这里。当年,中共中央一系列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重大决策,都是在此做出的。
2013年3月,这栋位于胜利街165、167、169号的小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正在此积极筹建,即将开馆。
中央机关云集在小楼周围办公
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中共中央从1926年9月起,抽调大批干部到武汉工作。1927年初,中共四届中央执委会委员和候补委员云集武汉。
同年4月初,在汉的中央执委会委员、湖北区执委会委员和共产国际代表举行联席会议,开始行使党的最高职权。同月中旬,总书记陈独秀来到武汉,标志着中共中央正式迁汉。
在此前后,中央秘书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农委、中央工委、中央军委等中央机构陆续从上海迁到武汉。胜利街这栋小楼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央秘书厅设在这里,中央其他机关以此为中心,在方圆一公里内办公。
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这幢普通的洋房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心脏”,党中央的许多重要会议和重大事情都在这里召开、决策。
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
近日,本报记者获准进入曾作为中共中央秘书厅的这幢小洋楼。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筹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栋小楼建筑面积1140.78平方米,有30余个房间,“保卫室、会议室、图书室、文印室、领导人卧室等一应俱全,当年这里常驻的人员并不算多,但是很多重要人物都曾在这里开会”。
推开小楼里的一扇门,记者看到了“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室”几个字,工作人员指着室内一张会议长桌说:“就是在这个只有二十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召开了中共中央多次重要会议并做出了很多重大决策。”
据介绍,当年中央领导人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等都曾在此会见各省党的负责人,商议和布置工作。周恩来、李立三列席中央常委会议,并曾参加中央常委值班。毛泽东、苏兆征、张太雷、彭湃、刘少奇、任弼时、恽代英等人曾来此开会、谈工作。
在这幢洋楼的2楼,是蔡和森的办公室兼卧室。记者看到,在这间临街的房内,摆放有书桌、床、衣柜等家具。工作人员介绍:“1927年4月,蔡和森来武汉,并在此居住、办公。5月,他在武汉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任中央宣传部部长、代理中央秘书长。”
毛泽东危急关头提出“上山”建议
中共中央机关在汉期间,是大革命形势由高潮向低潮逆转,再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特殊时期,革命面临着非常复杂而严峻的局面。
1927年7月4日,在革命面临严重危机的关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汉举行扩大会议。正在筹建中的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里,有一组油画再现了相关场景。当时,被紧急从湖南召回武汉的毛泽东明确提出,农民武装可以“上山”或加入同党有联系的军队中去,以保存革命的力量。毛泽东还指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不过可惜的是,当时这个建议并没有被付诸实施。
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前,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的真实面目已经显露,中共中央被迫采取措施应付突变,中央机关办公地址多次搬迁。总书记陈独秀秘密从四民街这幢洋房撤出后,辗转搬到汉口花楼街一家纸行隐蔽起来,其他领导人和工作人员也迅速转移他处。至此,这幢洋房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历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