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球大战的正义
2016-07-02 07:08:00 来源:长江日报

刘敏

轮到葡萄牙主罚点球时,C罗躲在队友身后不敢看。这是葡萄牙与波兰点球大战的一幕。这一幕直观而强烈地显示出点球决胜的残酷。巨大的悬念感,使得点球大战成为国际赛场的某种奇观,四年一次的时间长度更让它不仅仅是一场点球,而成为球员人生的某个决定性时刻,难以忘怀。

最后,葡萄牙队点球胜出,淘汰了波兰队。很难说120分钟比赛,葡萄牙比波兰踢得更好,按照国际足联规则,点球大战甚至不属于“比赛”,它是比赛结束后(包括加时赛)的一种决胜行为。点球在“比赛”之外,却能决定“比赛”胜负。这种反差是点球残酷性的一部分。

比赛为什么要交给点球来决胜?自点球大战进入国际足联规则至今40多年,人们似乎并没有找到更好的决胜方式。在点球决胜出现以前,类似世界杯这样的国际大赛,在两队打平后,采取过择日重赛、抽签等方法。择日重赛看似更公平合理,但在赛会制比赛,这意味着一切组织秩序的重新安排,从时间上、经济上没有谁耗得起。而抽签方式,在当时就受到激烈批评,认为抽签决定的胜者是不道德的——这就好比两名骑士更愿意用战斗而不是抽签来决定荣誉的归属。

事实上,点球大战也出现过替代方案。球王贝利曾致信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建议120分钟打平后互射35码球取代踢点球。不过,贝利的建议被阿维兰热拒绝。

为什么点球大战的提议一经提出,就被足球世界所采纳,并一直沿用至今?除了人们没有对其他决胜方案达成共识,我想,这可能因为点球大战更符合现代观念,它是更现代的东西。

它体现了效率追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足球赛事进入高度商业化运作,时间就具备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继续加时下去吗?择日重赛吗?无论哪一种,都意味着时间的延长,因而意味着成本的增加,但收益未必相应增加。它们看上去更合理,却没有哪一种比点球大战更有效率。

点球大战体现了现代正义追求。抽签类似掷骰子,在蒙昧时代,人们认为这是神灵在起作用,在科学“祛魅”时代,人们知道这其实是概率问题。人类历史上曾有过神判法时代,一个人是否有罪交给各种各样迷信而非理性的方式来决定,以现代正义观看,这显然毫无公正和正义可言。将两队的胜负交给概率来决定,其实也是排除了理性、逻辑,排除了人的因素,可说是现代的“神判法”,所以它被认为不道德是可想而知的。

到底是实力更强、120分钟表现更好的队伍应该成为胜者,还是按照规则和程序“获胜”而不论其实力、表现的那支队伍更应该成为胜者?某种意义上,这涉及到程序正义与目的正义的关系。现代观念普遍认为程序正义先于目的正义,有程序的正义才有目的的正义。但是这其中仍存在巨大张力。

所以,当一支弱队、表现不那么好的队伍在点球大战中胜出,从程序正义说,它是胜者,而从目的正义说,更多人会为那支失利的球队扼腕叹息,因为人们认为它才更该是胜利者,即便它在点球程序中告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