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6日宣布:我国将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到2020年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日前发出《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分类管理,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落实市场调节价政策。
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树杰说,继药品价格改革之后,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其目的是改变扭曲的医疗机构收入结构,推动医疗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作为纲领性文件,《意见》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推进奠定了框架基础。
《意见》强调,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同步强化价格与医疗、医保、医药等相关政策衔接联动,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
根据《意见》,国家负责制定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统一项目名称和服务内容。各地据此确定医疗服务收费的具体项目。据新华社
《意见》: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1.
如何理顺
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
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对于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弥补一部分,并采取有升有降的结构性调整。
提高医疗服务价格
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不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
对价格动态调整
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最终实现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基本理顺的目标。
3问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意见》: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
2.
确保医药费用总量平衡
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医疗服务价格的部分,主要通过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以及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的空间。
与医保支付政策衔接好
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要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总体上不会增加。
各地要明确控制指标
各地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医疗保障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明确控费指标,确保区域内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如何确保
费用总体不增加︖
《意见》: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落实市场调节价政策
3.
实行市场调节价的
如何监管︖
竞争充分的才放开
放开价格的主要是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这部分项目的数量比较少,非公立医疗机构也在提供,患者选择面广,市场竞争强。
利用医保引导价格
对于这部分服务项目,已要求医保经办机构综合考虑医疗服务成本以及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价格合理形成。
全方位监督价格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价格监督机制,发挥12358价格监管平台作用,严厉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
来源/新华社制图/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