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160多处渍水点基本消退,昨日城市上空碧蓝如洗,许多人记录下自己愉悦的心情。一个昼夜,全市上下经历了一场抢险排渍的战斗,这场战斗将载入城市史册,也将成为武汉人民的一段人生记忆。
“中心城区尽可能做到不渍水、少渍水”,城市为了这个承诺连续奋战。暴雨实属罕见,打破了气象记录,挑战着人们的生存尊严。在这样一场自然灾害面前,城市的抽排系统加速运转,精确计算与系统配合之下,作出超越自我的发挥。凶险的渍情迅速折损锐气,一日之内城市主体恢复了“干爽”,武汉人骄傲地宣告“我们挺住了”。
紧张的时刻,捷报不断传来。6日6时30分进出机场车辆恢复通行,8时长江隧道恢复了主线交通,10时、11时、15时,地铁跳停站点相继恢复……分分秒秒之间,城市全力恢复着节奏。这是一场空前的团结协作,我们共同见证什么是“城市的良心”。雨水之中,那些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抢险的人员,那些相互帮扶的人们,让城市笼罩在人性的光辉之下。是共同的家园情怀让大家拥抱在一起,战斗的硝烟渐渐散去,但感动久久驻留心间,未来的日子里,人们彼此擦肩而过时,心里一定多了一份美好祝福。
这是一座美好的城市,这里有美好的人民。抢险排渍是一场动员全市的行动,无数武汉市民参与其中,以各自的方式贡献力量。有人为抢险人员出力,有人奔走相告紧急信息,更有无数人祈福、加油,向外界描述武汉最真实的一面。这一天,武汉的声音强大,形象鲜明,人民对家园的热爱如此炽热。
一场灾害,并没有留下恐慌,反而让城市精神得到了洗礼。未来,我们的城市也许还会遇到各种困难,甚至会有比这场汛情更危急的时刻,但我们彼此团结的力量却在增长。向武汉道一声祝福,向武汉人民说一句感谢,让我们走得更近,共同守望武汉这片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