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刚通讯员张惠荣魏清)“非常感激那4位好心船员出手相救,否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昨日,回忆起14日晚在江汉、长江游泳遇险时的情景,市民王学斌仍心有余悸。
40岁的王学斌家住汉口一元路,任职铁路部门。14日晚6时许,他和两位泳友一起从汉江晴川桥下入水游泳。“起初水流还算平稳,但到了长江龙王庙水域后变得越来越湍急。”
王学斌说,当时江水非常湍急,他体力严重不支。“救生圈等都没带,很有些后怕就一直想往岸边靠近但未果。”途中,王学斌也曾呼救过。7时许,漂流到轮渡武汉关码头附近水域,他看到停靠在岸边亮着灯的客轮——江城一号,便拼命呼喊起来,呼喊声正好被船上的29岁水手肖凡听到。
当时,肖凡和江城一号53岁的船长胡信钢、41岁轮机长朱剑、45岁见习驾驶员李民,正在船上二楼的驾驶舱。“当时,我恰好出驾驶舱听到王学斌在距离船头约三四十米远的水面上呼救。”肖凡说。
随后,肖凡一边大声回应王学斌:“不要怕!慢慢往我们这边靠近,我们马上救你!”,一边喊来驾驶舱的3位同事。4人接着冲下一楼,找来一根5米长的救生竹篙递向王学斌方向。见其拉住了救生竹篙后,胡信钢等分工协作,两人紧抓救生竹篙,另两人找来手腕粗救生绳抛向王学斌。因船用救生圈很有些斤两,担心误抛伤人故未使用。
“把绳子套在身上!”王学斌抓到救生绳后,船上4人合力将其拉到船舷边。船板距江面有1米高,船上4人协力趴在船板上伸手向上拉王学斌,最终使他成功脱险。此时,时间为7时10分,施救用时10分钟。
上船后,胡信钢等一边忙着照料、安慰惊魂不定的王学斌,一边电话联系上王妻。20分钟后,王妻抵达,胡信钢等护送着王学斌走出大堤,后又返回船上值班一直到今晨8时。江城一号轮渡从武汉关码头开往中华路码头,目前因汛期已停航。但作为防汛应急船只,每天24小时都有人在船上值班待命。
据悉,与王学斌前晚一同下水的另两人,在王学斌被救起之前十余分钟,也在长江19号码头附近水域遇险,后被海事部门海巡319船救起。
提醒>>>
汛期老水手都不敢轻易下水
江城一号53岁的船长胡信钢跟江水打了33年交道,曾做过十几年的水手。“汛期的长江、汉江水流湍急、水情复杂,暗流涌动、变化很大,很多老水手都不敢轻易下水,水性不熟的人下水更是非常危险。”胡信钢说。
据悉,平时长江的水流速度为2至3米每秒,而汛期可达5至8米每秒。游泳者一旦进入这样的水流,人力根本无法掌握方向,只能随波逐流,想回来都回不来。同时,我市的两江岸线现有堤坝都是二级堤坝,涨水后水平面与堤坝平面几乎呈90度,入水者难以攀爬上岸,“在水里连扶的地方都没有,非常容易引发险情”。另外,涨水后水底情况更加复杂。浸没水中的缓坡上会布满青苔,极易滑入水中。水底还有石头、淤泥、草木、锚链等,这些对于游泳、戏水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
据统计,近几年游泳安全事故溺亡人数,中小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溺亡占总溺亡人数的七成,因对长江汉江水情水势不了解、对自身游泳技能过于自信或意外失足落水者占其中大多数。(记者王刚通讯员张惠荣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