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剑指问题和责任
2016-07-17 07:09:00 来源:长江日报

近日,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陆续进驻地方。继12日,中央第八环保督察组进驻宁夏,14日,中央第一、第四、第六环保督察组分别进驻内蒙古、江西、广西之后,中央环保督察组又陆续进驻了江苏、云南和河南。

其实早在7月6日,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进行了部署,督察组近期分别进驻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等8省区,开展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环保督察。

进驻各地的中央环保督察组,从何而来?会做哪些事儿?

要用2年时间实现全国督察

2015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督察工作将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形式,对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并下沉至部分地市级党委政府部门。督察组组长由现职或近期退出领导岗位的省部级干部担任,副组长由环保部现职副部级干部担任。

今年年初,中央环保督察组低调出现在人们视线中。2015年12月31日至2016年2月4日,中央环保督察试点在河北展开,其间共办结31批2856件环境问题举报,关停取缔非法企业200家,拘留123人,行政约谈65人,通报批评60人,责任追究366人。

督察组在河北掀起的这轮“环保风暴”并没有落幕,在全国范围里,一切才刚刚开始。根据安排,从2016年起,中央环保督察组将用2年左右时间对全国各省区市全部督察一遍。

督察结果作为干部考核重要依据

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政府和党委都要负责任。

河北督察期间,首次开展了与省级领导干部个别谈话。督察组在河北共与26位省级干部进行个别谈话,其中包括省委书记、省长和近期退出领导岗位的一些原省级干部,以及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的主要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谈话既可以了解省级干部对当地环境问题的看法和重视程度,也能对他们产生影响和触动,促使其更好地重视推动环保工作。

环保督察不是反馈一下就完成了,还重在对督察结果的应用:一方面督察结果将移交中央组织部,作为对被督察省区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和任免、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对于发现的具体环境问题,移交地方党委政府。对于可能涉及到违规、失职、乱作为的一些问题线索,将按程序移交给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处理。

据新华社

2016年首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

督察地点: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等地区

督察期限:1个月左右

中央环保督察组

中央环保督察组工作安排

2016年起,用2年左右时间,对全国各省区市全部督察一遍

此前已有过试点

地点:河北省时间:2015年12月31日—2016年2月4日

督察工作

7个环节

3个阶段

督察工作怎么干?

督察准备

督察进驻

督察报告

督察反馈

移交移送

整改落实

立卷归档

省级层面督察全面了解情况

梳理分析归档

针对督察准备和省级层面督察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调查取证核实

下沉地市督察

根据前两个阶段工作形成基本观点和报告框架,还可能开展有针对性的补充督察

重点关注问题

地方要在30个工作日内制定整改方案报送国务院,并在6个月内报送整改情况。例如,今年7月初,河北省整改方案正式公布,就确定了283项整改措施。

督察国家环保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

对各地突出环境问题及处理情况进行督察

包括环境质量变化,区域性、流域性突出环境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偷排偷放、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等突出环境问题,重大环境安全隐患问题等,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处理情况

督察手段多种多样

走访问询

听取汇报调阅资料调研座谈

个别谈话

来源/新华社制图/职文胜

受理举报

现场抽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