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万旭明
去年《心迷宫》导演忻钰坤、今年《路边野餐》导演毕赣,都被认为是年度电影界的惊喜。有意思的是,他们身上也的确有不少相似点。都有一定的专业背景:毕赣毕业于山西传媒学院编导专业,忻钰坤曾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进修班学习;都不在主流的电影圈里,毕赣毕业后遵从母亲意愿做过婚庆导演,还考了个爆破证想从事炸山之类的工作,忻钰坤一直在为当地电视台创作栏目剧;作品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生长出来的魔性,《路边野餐》几乎不见剧情高潮,每一幕都是日常又迷幻,《心迷宫》则是发生在一个村庄的魔性故事,却有着惊人的现实性;所用演员都为非职业,《路边野餐》男主演陈永忠是毕赣的姑父,拍完电影继续去当了保安,《心迷宫》演员也都是素人。
对他们,有影评人称之为“野生导演”。
除了忻钰坤、毕赣等新人,第六代中也总有导演游离于主流商业电影之外,如贾樟柯、张杨等人。
与学院派、演员跨界、作家跨界的导演们相比,这些“野生导演”在创作之初就不是冲着票房或工业而来,创作也不在条条框框或套路之中。作品有时粗砺,却有着自由生长的勃勃生机。
而他们的出现,更让人们看到一些希望。在中小成本电影门槛已提高至数千万元的当下,其实只花几十万元也可以拍出好电影来,技术、设备、明星都不是关键,好的想法总会穿过表象打动观众。成功获得关注的总在少数,但对更多爱电影的创作者来说,至少他们提供了一条可以看见的通路,过程定会艰难,唯一需要的就是坚持本心。